发明名称 一种丹参素的生物生产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丹参素的生物生产方法,对羟基苯丙酮酸在对羟基苯乙酸间位羟基化酶的催化下合成3,4-二羟基苯丙酮酸,随后在D-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合成丹参素;或者对羟基苯丙酮酸现在D-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合成对羟基苯乳酸,然后在经过对羟基苯乙酸间位羟基化酶的催化,合成丹参素。本发明使用基因工程谷氨酸棒状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发酵生产丹参素,不需底物添加即可合成丹参素,实现了丹参素的从头合成,可解决丹参素的来源问题,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申请公布号 CN10366737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3.26
申请号 CN201310559498.0 申请日期 2013.11.11
申请人 天津大学 发明人 赵广荣;姚元锋;赵莹;王长松
分类号 C12P7/42(2006.01)I;C12N15/70(2006.01)I;C12N1/21(2006.01)I;C12R1/19(2006.01)N 主分类号 C12P7/42(2006.01)I
代理机构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代理人 王秀奎
主权项 一种丹参素的生物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步骤1,设计并优化对羟基苯乙酸间位羟基化酶的基因序列,并全合成所述目标基因;所述对羟基苯乙酸间位羟基化酶的基因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步骤2,设计并优化D‑乳酸脱氢酶(D‑LCH)的基因序列,并全合成所述目标基因,并经过位点突变,获得D‑乳酸脱氢酶基因序列的突变基因序列D‑LCH(Y52V)和D‑LCH(Y52A);所述D‑乳酸脱氢酶(D‑LCH)的基因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4所示,其对应的蛋白质序列中第52位氨基酸为酪氨酸;所述D‑乳酸脱氢酶基因序列的突变基因序列D‑LCH(Y52V)如序列表SEQ ID NO.7所示,其对应的蛋白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8所示,与序列表SEQ ID No.4编码的蛋白质相比,在第52位氨基酸突变为缬氨酸;所述D‑乳酸脱氢酶基因序列的突变基因序列D‑LCH(Y52A)如序列表SEQ ID NO.9所示,其对应的蛋白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0所示,与序列表SEQ ID No.4编码的蛋白质相比,在第52位氨基酸突变为丙氨酸;步骤3,设计并优化T7RNA聚合酶基因序列,并全合成所述目标基因;所述T7RNA聚合酶基因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5所示,RNA聚合酶蛋白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6所示;步骤4,将获得的对羟基苯乙酸间位羟基化酶基因序列SEQ ID No.1、T7RNA聚合酶基因序列SEQ ID NO.15,与D‑乳酸脱氢酶基因序列SEQ ID No.4、D‑乳酸脱氢酶基因序列的突变基因序列D‑LCH(Y52V)SEQ ID NO.7、或者D‑乳酸脱氢酶基因序列的突变基因序列D‑LCH(Y52A)SEQ ID NO.9之一的序列进行配合构建表达载体,并转染大肠杆菌或者嵌入大肠杆菌基因组;所述大肠杆菌为高产酪氨酸大肠杆菌,菌种名称为SyBE‑002447,建议的分类命名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现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7962;步骤5,利用步骤4得到的工程菌进行发酵生产丹参素。
地址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