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低捻高强少毛羽纱线生产方法及纱线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低捻高强少毛羽纱线生产方法,包括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本发明采用一种大直径窄槽式负压空心罗拉以及相应的吸风组件可有效减少成纱毛羽,在纺纱段采用一种机械式摩擦捻度装置可实现捻系数降低15%-30%的情况下,单纱强力保持不变,芯丝采用涤纶长丝可有效提高低纱线的品种适应性,增加纱线强力,且捻度装置转动方向与锭子转动反向,可起到阻捻作用,增加加捻三角区的宽度,有利于提高芯纱的包覆效果,为具有良好柔软舒适性面料的开发奠定基础。一种低捻高强少毛羽纱线,采用上述方法。在设计捻系数降低16-28%的情况下,实现强力比正常设计捻系数时提高3-5%,成纱3mm及以上有害毛羽比环锭纱减少80-95%。
申请公布号 CN103498229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1.08
申请号 CN201310469539.7 申请日期 2013.10.10
申请人 江南大学 发明人 徐伯俊;张秋龙;郭明瑞;高卫东;谢春萍;苏旭中;刘新金;张洪
分类号 D02G3/04(2006.01)I;D02G3/36(2006.01)I;D01H5/72(2006.01)I;D01H13/08(2006.01)I 主分类号 D02G3/04(2006.01)I
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邵骅
主权项 一种低捻高强少毛羽纱线生产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开清棉工序:采用“多松早落、少打多梳、减少束丝、保持梳棉通道光洁、减少毛刺”的工艺原则;采用往复式抓棉机,打手速度在1150‑1250r/min;采用多滚筒开棉机,角钉帘线速度70‑85m/min,剥棉打手与尘棒之间的隔距进口处12‑14mm,出口处15‑18mm,豪猪打手采用梳针辊筒,速度在480‑530r/min;清棉机采用梳针打手,速度800‑880r/min,综合打手与天平罗拉之间的隔距9‑11mm,打手到尘棒之间的隔距13‑15mm,成卷工序打手到尘棒隔距15‑17mm,尘棒之间隔距5‑6mm,风扇速度1250‑1400 r/min,棉卷定量360‑415g/m,棉卷长度34‑37m; (2)梳棉工序:梳棉采用“紧隔距、轻定量、慢速度”的工艺原则,适当降低刺辊道夫速度,增大锡林与刺辊表面速比,并适当加大锡林与盖板之间的隔距,增大盖板速度,并控制好各处风压、风量,具体数据如下:给棉板与刺辊隔距0.2‑0.25mm,给棉板与给棉罗拉隔距入口0.1‑0.15mm,出口0.25‑0.35mm,刺辊与锡林隔距0.15‑0.19mm,活动盖板与锡林五点隔距0.2‑0.25mm、0.17‑0.19mm、0.16‑0.21mm、0.18‑0.22mm、0.2‑0.24mm,锡林与道夫隔距0.11‑0.14mm,道夫与剥棉罗拉隔距0.3‑0.45mm,锡林速度320‑420r/min,刺辊速度850‑950r/min,锡林/刺辊表面线速比1.9‑2.1,盖板速度82‑115m/min,道夫速度45‑58r/min,牵伸80‑100,输出速度控制在70‑90m/min,重量控制在17‑20g/5m;(3)精梳工序:预并条并合根数为 6‑8 根,条并卷采用22‑28 根预并条并合,生产速度控制在80‑90m/min,精梳车速260‑350钳次/min,采用锡林弧面角115°,顶梳密度控制在32针/cm‑36针/cm,罗拉直径35×27×27×27×27mm,采用前进给棉方式,给棉长度4‑4.5mm,精梳工序中落棉率18‑23%,输出条定量18‑21g/5m;(4)并条工序:采用带自调匀整的并条机,车速控制在300‑350 m/min,分别经过预并、混一两道工序,其中预并条采用6‑8根精梳棉条并和,混一采用6‑8根经过预并处理的精梳棉条并和,牵伸倍数控制在5.5‑8.5倍,设计定量18‑20g/5m,罗拉隔距10×16mm,罗拉中心距50×51mm;(5)粗纱工序:锭速850‑950r/min,粗纱定量4‑5g/10m,粗纱捻系数75‑83,钳口隔距4‑5mm,采用三罗拉双胶圈牵伸形式,前罗拉加压21‑25,二罗拉加压10‑14,三罗拉加压17‑20,罗拉隔距为12×28×35mm,罗拉直径28×28×25×28mm,总牵伸倍数6.5‑8.5;(6)细纱工序:细纱工序采用加装了一种大直径窄槽式负压空心罗拉的紧密纺系统即全聚纺,同时牵伸形式采用四罗拉四皮圈三区牵伸以实现超大牵伸;长丝喂入张力控制在13‑16cN,喂入比0.96,卷取比1.00倍;细纱捻系数与正常纺纱捻系数相比降低16‑28%,钢领直径34mm,皮辊硬度为60±3度,锭速为8800‑10500rpm/min,钳口隔距2.0mm,前皮辊前冲量控制在0至后移2.2mm之间,摇架压力210×120×120×140N/双锭,集聚负压1350‑1750Pa,气流导向装置到窄槽式空心罗拉外表面的垂直距离0.5‑1.6mm,吸风组件到窄槽式空心罗拉内表面的径向距离0.15‑0.35mm,窄槽式空心罗拉表面两个相邻窄槽之间的水平距离0.5‑0.8mm,窄槽式空心罗拉内外表面之间的径向距离2.5‑4.5mm,前中一罗拉隔距10.5‑11.5mm,中一中二罗拉隔距12.4‑29.5mm,中二后罗拉隔距34.5‑39.2mm,中区牵伸控制在1.1‑3.0倍,后区牵伸控制在1.1‑1.4倍,前区牵伸控制在10‑70倍;同时,在纺纱段加装机械式摩擦捻度装置。
地址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1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