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香菇高效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菇高效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将场地处理后,同时把按常规方法制备好香菇菌筒的接种穴旁作“Y”字形纵向割缝,并将菌筒排场于畦面上,再进行覆土转色、出菇面洗刷处理等工序。接着在每个栽培畦床上建立微喷系统,最后进行出菇管理、采收、后期管理等工序。通过实施本发明,采用了先覆土后转色的技术方案,这种方法具有省工、省本、避免营养流失、菌丝未受到伤害,还能有效地避免或减轻烂筒等特点。同时,通过建立微喷系统,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即省工,又能有效的刺激出菇而且还能保持菇体洁净。实施本发明,非常适合香菇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
申请公布号 CN103461000A 申请公布日期 2013.12.25
申请号 CN201310429435.3 申请日期 2013.09.19
申请人 何寒 发明人 何寒
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香菇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场地处理:在栽培场地建立栽培床,接着将栽培床的畦面整成略呈龟背形后,然后对整个菇场进行杀虫、杀菌处理,施药后用薄膜对栽培床整个畦面进行覆盖,避免药剂挥发,增强药效;(2)菌筒处理:按常规的方法制备好香菇菌筒,当菌筒发满菌丝10天后,即可在接种穴旁作“Y”字形纵向割缝,然后将菌筒平卧在畦面上,并保持割缝朝下,菌筒摆放时畦面四周留5~7厘米空位后按畦面两边横排,中间纵排,667m2菇场可排6800~7000个菌筒;(3)覆土材料的准备:潮泥沙用石灰水调整为湿度是55~60%、PH值是7~7.5,风化土用石灰水调整为湿度是55~60%、PH值是6.5~7,667m2的菇场需要覆土材料4~4.5吨;(4)覆土转色:菌筒排场后,尽快在未转色的菌筒上面全面覆盖厚度是1厘米以上的上述覆土材料,经5~7天菌筒就能安全快速转色为标准、均匀的红棕色,再过几天则进一步转为棕褐色;(5)出菇面处理:菌筒完全转成棕褐色后,可逐步洗刷菌筒朝上面作为出菇面,使菌筒上面的覆土材料填满菌筒下部的空隙,菌筒可能马上开始出菇,进入出菇管理阶段;若菌筒未显蕾,又不急于出菇,也可适当推迟洗刷;(6)建立微喷系统:在栽培畦床的一端沟底安装一根较粗的塑料管作为主管,在每个畦端中点的主管通过变三通→塑料管→阀门→塑料管→弯接→塑料管,最后一小段较细的塑料管作为出水口,出水口与畦面平行,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厘米即可,取一根与菇畦等长的黑色塑料管作为支管,支管一端与出水口连接,另一端封死,支管每隔1米朝上安装1个微喷头,支管由插于菇畦 中央的木条支撑,并使支管保持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厘米,最后再将主管与自来水管连接,菌筒需补充水分时,只要打开阀门,干净清凉的雾化水立刻均匀喷向菌筒;(7)出菇管理:按照常规方法着重调节栽培环境的温、湿、气、光,尽量使之适合香菇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需要;(8)采收:选采菇盖圆整,菇体较大,菇肉厚实,菌膜未破或微破的优质菇,采收时可一手按住菌筒,另一手将菌柄轻轻摇一摇再采下;(9)后期管理:菌筒营养严重消耗,可喷施适当浓度的营养物质,每采收一潮菇就可补充一次营养。
地址 5315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东宁西路合恒巷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