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
摘要 一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水质清新,深度2.0~2.5m,pH值7.0~8.5池塘,网箱材料为聚乙烯网片,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清晨,此时水温15~20℃投放大菱鲆成鱼,套养10~12cm的白鲢鱼种2250~3000尾/hm2、花鲢375尾/hm2,取配合饲料和动物性饲料相结合的办法,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35%,动物性饲料主要为新鲜或冰冻的鲢鱼、鲤鱼、野杂鱼、动物肝脏,多投动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均按体重的1-4%投喂。
申请公布号 CN103461249A 申请公布日期 2013.12.25
申请号 CN201310447579.1 申请日期 2013.09.27
申请人 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明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代理人 李涛
主权项 一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养殖环境:培育池为圆形或方形水泥池, 面积12~ 20m2, 深0. 7~ 1. 0 m; 中间培育池为圆形或方形水泥池, 面积30~ 50 m2, 池深0. 8~ 1. 0 m, 要求水循环和排污功能良好;水质透明、清澈,不含有害重金属离子,硫化物不超过0.02mg/L,总大肠杆菌数小于5000 个/L,盐度在20 以上;光照:500lx~1500lx,均匀、柔和、不刺眼;水温: 15℃~18℃;盐度:适宜盐度为25~30;pH维持在7.6~8.2 之间;溶解氧:大于6 m g / L;受精卵的孵化:大菱鲆受精卵经充分漂洗, 在30*10‑6 的PV 碘溶液中消毒15min 后, 即放入专用孵化器或孵化网箱内孵化, 孵化密度一般为20 万粒/ m2左右,孵化水温一般控制在13℃, 孵化仔鱼1 天~5 天内可采用静水培育方式,日换水量可由1/5 增至全部换水,日换水次数可由每天1 次逐步增至每天两次;从第6天开始建立流水培育程序,光照强度400~700lx, 充气保持微波状, 使用孵化网箱时在箱外充气, 适当加大充气量, 其他理化因子经检测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在孵化过程中每隔24h 清理沉底死卵一次, 以免败坏水质;苗种培育:在13℃水温条件下经110~ 120h 的孵化即可出苗, 出苗后及时转移到苗种培育池, 培育池规格1~ 3m2 不等, 0. 6m 深, 方形, 培苗密度2 万~ 3万尾/ m2;进苗开始, 每天提升水温0. 5℃, 达到15℃保持稳定,加大换水量达到3~ 5 倍/ d, 一般保持每日吸污2次, 及时清除死亡个体, 光照逐渐增加到1 000~2 000lx,6 日龄之内尚处于内源性营养阶段, 不投饵, 加入适量的小球藻以保持培育水体的微绿状态,此时初孵仔鱼活动能力较弱, 充气不需太大, 保持微波状态,6d 以后, 卵黄囊已经萎缩, 卵黄已基本被消耗, 仔鱼开始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化, 用4~ 5d 的时间逐渐提高培育水温到17℃, 并保持到培苗结束,及时投入经营养强化的轮虫供鱼苗开口摄食, 投放量在5~ 10 个/ ml,加大换水量至6~ 10 倍/ d, 并加强对池底的吸污管理,这一时期, 仔鱼很纤弱, 充气仍保持微波状;孵化后第6~ 8d 是喂养管理的关键时期, 若饵料供应不足, 难以顺利完成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的转化, 一般保持水体中轮虫个体10 个/ ml,在开鳔前的第8~ 9 日龄,适当减少投喂量, 轮虫密度降到5 个/ ml 以下对开鳔很有好处, 估计可能是由于仔鱼摄食减少给鳔管留出较大的空间有关;投喂方法:苗种培育饲料系列一般有拟球藻、轮虫、卤虫等生物性饲料和颗粒配合饲料,第12~ 15天开始投喂颗粒配合饲料直至育苗结束;由于鱼体的生长, 鱼苗吃食量增加, 配合饲料粒径也应逐渐增加;25 d 前多宝鱼苗种、0. 10~ 0. 15、0. 5 g/尾鱼苗投喂的配合饲料粒径分别为250~ 400、400~ 600、800 mm;要求配合饲料日投量为鱼体重的5% ~ 15%;饲料颗粒大小适口, 投喂及时, 宜少投、勤投;换水量为8~ 10次/d;干性颗粒饲料的投喂方法:干性颗粒饲料的投喂量依鱼体重、水温而定;在一定条件下,3克~1000 克体重的鱼投喂量为6%~0.4%;在苗种期应尽量增加投喂次数,每天投喂6 次~10 次,以后随着生长而逐渐减少投喂次数;长到100 克左右,每天投喂4 次;长到300 克左右,每天投喂2 次~3 次;长到500 克,每天投喂2 次;长到500 克以上,每天投喂1 次~2 次;在夏季高水温期,每天投喂1 次,或2 天~3 天投喂1 次,投饵量控制在饱食量的50%~60%;4.投饲次数与投饲率:由于大菱鲆属于变温动物,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摄食量有很大差异;一般在苗种期日投饵率在6I%~4%,长到100 克大致为2%左右,长到300 克以上大致掌握在1%~0.5%;疾病防治:烂鳍病防治措施包括:养殖用水经严格过滤或消毒处理以保证水质清洁;降低养殖密度, 加大换水量, 及时吸污清底和清除死亡鱼苗;使用复合抗菌素“鲆苗乐二号” 5* 10‑ 6 投喂轮虫或卤虫使之携带药物成为“药性生物饵料” , 经5~ 6 h 后收集投喂鱼苗;以“鲆苗乐二号”5 *10‑ 6全池泼洒进行药浴, 连续处理3 d, 每天药浴时间在8 h 以上;烂鳍病防治方法包括:降低养殖密度, 以提高抗病力, 减少发病机会;加强吸污, 加大换水量, 以保持池底清洁和良好的水质;适时分池, 细心操作和搬运, 防止擦伤;烂鳍病容易水平传染, 发现病鱼应尽快隔离、掩埋或焚烧处理;当分池和疾病发生时, 使用“鲆乐二号”进行口服和药浴处理;口服量2~ 5 g/ kg 饲料, 每日投喂两次, 5~ 7 d 为一疗程; 而药浴则以10 *10‑ 6的剂量, 每天浸泡8 h, 连续处理3 d。
地址 215138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湘城凤阳路2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