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快速解决黏性污泥膨胀问题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解决黏性污泥膨胀问题的方法,属于生化法污水处理领域。对于高有机负荷造成的黏性污泥膨胀问题,采用稀释进水供给并改变反应器运行方式的手段,使系统处于低进水有机负荷、高底物浓度梯度的条件下运行;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检测污泥体积指数、胞外聚合物或Zeta电位等参数,实时掌控污泥沉降性能改善情况。实践证明,采用该发明所述方法连续运行2-8天即能明显地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通过系统进水及运行方式的改进则能有效防止黏性污泥膨胀问题的复发。本发明具有周期短、复发率低、经济成本低、对污泥活性影响小等优点,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地解决活性污泥法系统中黏性污泥膨胀问题的备选方案。
申请公布号 CN10340814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3.11.27
申请号 CN201310359766.4 申请日期 2013.08.18
申请人 北京工业大学 发明人 彭永臻;杨雄;宋姬晨
分类号 C02F3/30(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3/30(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代理人 刘萍
主权项 一种快速解决黏性污泥膨胀问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稀释进水供给;对已发生黏性污泥膨胀的系统,测定其进水中的COD浓度,计算得出所需的稀释比例,用自来水或者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对进水进行稀释,使得稀释后的进水COD浓度在150‑200mg/L之间;(2)调节反应器运行模式并监测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情况;对于序批式反应器,单周期按照先后顺序分为缺氧搅拌1‑2h、好氧曝气2‑3h、沉淀0.5‑1.5h、排水和闲置0‑0.5h,其中缺氧搅拌时间包含进水时间10‑30min;对于连续流反应器,调节进水流速使得水力停留时间为6‑8h,缺氧及好氧水力停留时间比设定为1:2‑2:3,内回流比设定为100%‑150%,污泥回流比设定为80%‑100%;以上两种类型的反应器在好氧条件下的溶解氧浓度均控制在2.0‑2.5mg/L;采用上述的运行方式连续运行发生黏性污泥膨胀的系统,使污泥沉降性能得到恢复;在连续运行期间,不对系统进行排泥,每天监测污泥的SVI、胞外聚合物或者Zeta电位值,当污泥的SVI值低于150ml/g,且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浓度与多糖质量浓度的比值在1‑1.5的范围内或者Zeta电位在±10mv之间,即认为黏性污泥膨胀问题已经解决,停止运行并进入下一步骤;为了确保处理效果,且不对污泥活性造成损害,将该步骤的连续运行时间限定为2‑8天,即至少连续运行2天,至多不超过8天;(3)改进系统进水及运行方式;黏性污泥膨胀恢复以后,应测定系统的原进水有机负荷是否高于0.5Kg COD/Kg MLSS/d,若进水有机负荷高于此值,则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减少排泥量或者用污水厂的出水稀释进水的方式,使得进水有机负荷低于0.5Kg COD/Kg MLSS/d;对于序批式系统,采用先缺氧后好氧的运行方式,缺氧、好氧运行的时间比为1:2‑2:3,控制好氧阶段溶解氧浓度为2.0±0.2mg/L;对于连续流系统,采用缺氧前置的运行方式,缺氧及好氧水力停留时间比为2:5‑2:3,控制好氧阶段溶解氧浓度为2.0±0.2mg/L;若连续流系统增设前置厌氧区,则厌氧与好氧的水力停留时间比为1:5‑1:4。
地址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