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木霉生防菌种质评价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霉生防菌种质评价方法,包括:木霉生防菌生长特性评价,木霉生防菌拮抗作用评价,木霉生防菌固体发酵产孢量评价,木霉生防菌制剂耐贮性与孢子存活率评价,木霉生防菌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生物防治效果评价,木霉生防菌在田间应用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生物防治效果及生态效应评价;该方法有利于筛选生防效果良好、对自然环境友好的新的木霉菌株,并且可以加快菌种筛选速度,为快速寻找发现具有经济价值的新木霉菌株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申请公布号 CN10266062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9.18
申请号 CN201210112684.5 申请日期 2012.04.17
申请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 发明人 陈建爱;杜方岭;周善跃;裘纪莹;刘孝永
分类号 C12Q1/02(2006.01)I;C12Q1/18(2006.01)I;C12Q1/06(2006.01)I;A01G1/00(2006.01)I;A01G7/00(2006.01)I;C12R1/885(2006.01)N 主分类号 C12Q1/02(2006.01)I
代理机构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代理人 赵龙群
主权项 一种木霉生防菌种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木霉生防菌生长特性评价,木霉生防菌拮抗作用评价,木霉生防菌固体发酵产孢量评价,木霉生防菌制剂耐贮性与孢子存活率评价,木霉生防菌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生物防治效果评价,木霉生防菌在田间应用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生物防治效果及生态效应评价:(1)木霉生防菌生长特性评价:将待评价木霉菌株、哈茨木霉菌T‑22分别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平板培养;然后分别转接到PD液体培养基中液体培养;测定平板培养条件下待评价木霉菌株、哈茨木霉菌T‑22的菌落直径,生长特性中菌落直径的种质评价标准为:待评价木霉菌株菌落直径比哈茨木霉菌T‑22菌落直径提高5%‑10%;测定平板培养条件下待评价木霉菌株、哈茨木霉菌T‑22的产孢量,生长特性中产孢量的种质评价标准为:待评价木霉菌株产孢量比哈茨木霉菌T‑22产孢量提高10%‑20%;测定液体培养条件下待评价木霉菌株、哈茨木霉菌T‑22的菌丝重量,生长特性中菌丝重量的种质评价标准为:待评价木霉菌株菌丝重量比哈茨木霉菌T‑22菌丝重量提高10%‑15%;(2)木霉生防菌拮抗作用评价:在PDA平板培养基上对峙培养病原真菌与待评价木霉菌株、病原真菌与哈茨木霉菌T‑22,具体步骤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对峙培养结束后测定病原真菌菌落半径和被覆盖情况,分为5级拮抗标准,拮抗作用中拮抗程度的种质评价标准为:待评价木霉菌株拮抗程度为1级或2级;所述5级拮抗标准如下:1级:木霉菌完全长过病菌,并覆盖整个培养皿;2级:木霉菌占整个培养皿面积的2/3以上;3级:木霉菌占整个培养皿面积的1/2至2/3;4级:病菌占整个培养皿面积的2/3以上;5级:病菌长过木霉菌,并覆盖整个培养皿;(3)木霉生防菌固体发酵产孢量评价:对待评价木霉菌株、哈茨木霉菌T‑22进行固体发酵,固体发酵培养基按65‑75wt%的麦麸与25‑35wt%的作物秸秆粉末混合,再加入1.1‑1.3倍重量的水搅拌均匀,调pH为6‑6.5制得;测定产孢量,固体发酵中产孢量的种质评价标准为:待评价木霉固体培养物产孢量2.5‑6.5×1010cfu/g,比哈茨木霉菌T‑22产孢量提高10%‑20%;(4)木霉生防菌制剂耐贮性与孢子存活率评价:参照农药热贮测定标准GB/T19136‑2003和低温稳定性测定标准GB/T19137‑2003,将待评价木霉菌株、哈茨木霉菌T‑22分别0℃处理7d、55℃处理14d,室温放置180天、360天、540天、720天后,进行稀释平板培养;通过测定稀释平板培养基上的萌发孢子数,计算孢子存活率,孢子存活率的种质评价标准为:待评价木霉孢子存活率达75%以上,或较哈茨木霉菌T‑22孢子存活率提高10%‑20%;(5)木霉生防菌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生物防治效果评价:取当地耕作层土壤,晾干至含水率3wt%‑5wt%,过孔径为4mm的筛,经灭菌后,得灭菌土壤;种植作物前10‑15天,按每克灭菌土壤加入1‑1.5×105cfu分生孢子的量,将待评价木霉菌株、哈茨木霉菌T‑22分别与上述灭菌土壤混合,加灭菌土壤重量20%‑30%的水定殖,然后按0.5‑1.5kg的量装入盆中,同时向每盆中播种作物种子3‑10粒,然后采用灌土法每盆注入10‑15mL每毫升106‑107cfu的病原真菌菌丝及孢悬液;分别于种植后15‑90天对盆栽土壤进行取样,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木霉定殖存活的数量,盆栽试验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的种质评价标准为:待评价木霉在土壤中存活量达1.5‑2.3×104cfu/g,或比哈茨木霉菌T‑22在土壤中存活量提高10%‑25%;观察记录作物出苗率、长势、健康情况,盆栽试验条件下生物防治效果的种质评价标准为:施用待评价木霉的作物发病率比施用哈茨木霉菌T‑22的作物发病率降低10%‑15%;(6)木霉生防菌在田间应用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生物防治效果及生态效应评价:作物种植前10‑30天,按150‑200kg/hm2用量将待评价木霉、哈茨木霉菌T‑22施入大田15‑20cm的耕层土壤,灌溉至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65%;分别于作物种植后苗期、生长期、结果期对耕层土壤进行取样,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待评价木霉和哈茨木霉菌T‑22定殖存活的数量,田间应用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的种质评价标准为:待评价木霉在土壤中存活量为1‑28×104cfu/g干土,或比哈茨木霉菌T‑22提高10%‑20%;观察记录作物出苗率、长势、健康情况,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杀菌剂GB/T17980.88‑2004、GB/T17980.92‑2004、GB/T17980.108‑2004标准,田间应用条件下生物防治效果的种质评价标准为:施用待评价木霉的作物防病效果比施用哈茨木霉菌T‑22的提高10%‑15%,或防病效果达70%以上;测定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土壤有机质、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数,田间应用条件下生态效应的种质评价标准为:施用待评价木霉的土壤与施用哈茨木霉菌T‑22的土壤相比,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提高10%‑30%、土壤有机质提高5%‑10%、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数提高10%‑30%;检测标准:水稳性团聚体数量的检测标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21.19‑2008,有机质检测标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21.6‑2006;有益微生物群落数测定:用去离子无菌水稀释平板培养法,放线菌培养用高氏一号培养基,固氮菌培养用阿须贝氏培养基;所述步骤(2)中和(5)中的病原真菌选自: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之一;所述步骤(5)和(6)中的作物为:棉花、小麦、花生之一;棉花的出苗率、长势、健康情况判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杀菌剂防治棉花黄、枯萎病GB/T17980.92‑2004;小麦的出苗率、长势、健康情况判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GB/T17980.108‑2004,花生的出苗率、长势、健康情况判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杀菌剂防治大豆根腐病GB/T17980.88‑2004。
地址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路2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