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五加北五味红茶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长白山天然植物:刺五加、五味子为原料同红茶组成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保健茶是在总结我国传统的制茶工艺的基础上,把中医学的理论同现代营养学相结合,把中药炮制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制茶工艺之中而研制的既有营养和保健作用,又能防病和辅助治疗疾病的一种新型茶叶。它不但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茶叶的色、香、味、形等优良品质,而且还为人体的新陈代谢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素;它不但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而且还能防病和辅助治疗疾病。本发明保健茶具有益气生津、补肾健脑、养心安神、敛肺止咳、祛风散寒、强筋壮骨、除烦渴、助消化之功效。特别是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症等都有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申请公布号 CN10176624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6.05
申请号 CN200910266188.3 申请日期 2009.12.31
申请人 邵伟 发明人 邵伟
分类号 A23F3/14(2006.01)I 主分类号 A23F3/1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五加北五味红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刺五加植物秋季的叶     18~42北五味子植物的嫩叶     18~42红茶                   28~50;所述五加北五味红茶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a.对刺五加植物秋季的叶、北五味子植物的嫩叶进行加工:a.1.刺五加植物秋季的叶在8月份进行采摘;北五味子植物的嫩叶在6~7月进行采摘;a.2.将刺五加植物秋季的叶、北五味子植物的嫩叶采摘后,进行清理除杂,然后分别将其摊放在阴凉清洁,空气流通的软匾、蔑席或专用的摊放设备上,摊放时间为6~12小时,摊放厚度为2~3厘米,摊放程度以含水率降至70%,叶质软,发出清香为准;a.3.将经过摊放的刺五加植物秋季的叶、北五味子植物的嫩叶分别进行加工,选择卷曲形茶的手工加工方法,即杀青→揉捻→搓团→干燥→灭菌,共五个基本过程:a.3.1.杀青采用微波远红外干燥杀菌机进行,使杀青和灭菌同时进行;a.3.2.揉捻是在锅温达到80℃时,用双手拢住杀青叶,沿锅壁盘旋热揉,使茶叶在手掌和锅壁间滚动翻转,方向一致,不可倒转;开始时,揉3~4转抖散一次,以散发叶团内水汽,防止结团,以后逐步增加揉转的次数,减少抖散的次数;当茶叶达七成干、条索基本紧结时结束揉捻,揉捻的总时间为12分钟;a.3.3.搓团是茸毛显露与条索紧细卷曲关键工序,当锅温降至60~70℃时,将锅内经揉的茶坯分成两团,分置于两手掌中搓团,每团搓4~5转,搓好一团放在锅内定型,再搓第二团,搓时方向一致,每个茶团不必马上解散,要在锅内放置片刻在解散;如此反复操作,边搓团边解块,边干燥;搓至条索卷曲、茸毛显露,茶坯达八成干时即可,搓团时间为12~15分钟;a.3.4.干燥时,锅温从60℃慢慢降低到50℃,将搓团后的茶叶用手轻轻翻动或轻轻转团,然后起锅进行摊凉,盖上洁净棉布,以促进回潮,达到茶叶从内到外干湿均匀;a.3.5.将经过摊凉后的茶叶送到微波远红外干燥杀菌机内,进行快速干燥灭菌后取出;a.3.6.将上述茶叶从干燥杀菌机中取出后,送入消毒室内,用紫外线进行照射杀菌后取出,此时茶叶为合格原料,含水量在5%~6%;b.对红茶的加工:b.1.将从茶叶种植基地购买的新加工制作的红茶放入温度在18~20℃的温室内,摊放在软匾、蔑席或专用的摊放设备上,摊放厚度为2~3厘米,盖上洁净棉布,用少许的水喷雾在棉布上,以促进茶叶湿润;30分钟后,将茶叶翻动一次,再用棉布盖上,使茶叶湿润均匀;b.2.将湿润均匀的茶叶放入微波远红外干燥杀菌机内进行干燥和杀菌;b.3.将上述茶叶从干燥杀菌机中取出后,送入消毒室内,用紫外线进行照射杀菌;b.4.将上述茶叶从消毒室内取出后,为合格原料,此时,茶叶含水量在5%‑6%;c.将上述三种合格原料按比例组合后为成品。
地址 130052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柳影路农安南街新月花园15栋506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