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具有使膨胀用气体流入而膨胀的气囊。气囊具有后膨胀部和气体供给流路部。后膨胀部具有膨胀主体部和使膨胀用气体流入膨胀主体部的入口膨胀部。入口膨胀部具有楔用膨胀部。在膨胀主体部和入口膨胀部之间配置分隔膨胀主体部和入口膨胀部的带状分隔部。带状分隔部上下配置有使膨胀用气体可以从入口膨胀部向膨胀主体部流动的上侧连通口和下侧连通口。两连通口的下侧连通口的开口面积大于上侧连通口的开口面积。两连通口的开口面积的关系设定为,在气囊正常膨胀时,来自气体供给流路部的膨胀用气体经由下侧连通口向膨胀主体部的后下部流动,在异常膨胀时,膨胀用气体经由上侧连通口向膨胀主体部的后下部流动。
申请公布号 CN102729944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10.17
申请号 CN201210091056.3 申请日期 2012.03.30
申请人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发明人 佐藤润;山中真
分类号 B60R21/21(2011.01)I;B60R21/26(2011.01)I 主分类号 B60R21/21(2011.01)I
代理机构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代理人 何立波;张天舒
主权项 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具有气囊,该气囊折叠收容于车辆的车内侧的车窗上缘侧,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推开气囊罩而以可覆盖前述车窗的方式向下方展开膨胀,该气囊将膨胀完成时的上缘侧安装配置在车辆的车体侧,并且,构成为具有:气体流入部,其使膨胀用气体流入,以使车内侧壁部和车外侧壁部分离的方式膨胀;以及非流入部,其形成前述车内侧壁部和前述车外侧壁部结合的状态,不使膨胀用气体流入,前述气体流入部构成为具有:后膨胀部,其配置在前述气囊的后部侧,可以对覆盖后柱部的车内侧的支柱装饰件、和在前述后柱部的前侧与其相邻的后车窗的车内侧进行覆盖;以及气体供给流路部,其在膨胀完成时的前述后膨胀部的前方侧的上缘侧沿前后方向而配置,向前述后膨胀部供给膨胀用气体,前述气囊至少在后部侧折叠收容为,使前述气囊的上缘侧的直至前述气体供给流路部的下缘附近的上缘部位,与前述气囊的前述上缘部位下方的部位相比配置于车外侧,前述后膨胀部构成为具有楔用膨胀部,其配置为,在前述气囊展开膨胀时,在从车内侧的分界线的至少前端部的前方开始越过前端部上下的区域内连通膨胀,其中,该分界线位于前述气囊罩打开前的状态下的前述支柱装饰件的上端和前述气囊罩的下缘之间,该楔用膨胀部在前述支柱装饰件的上端的车内侧和打开的前述气囊罩的下缘的车外侧之间,以楔状配置,该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前述气囊的后膨胀部构成为具有:膨胀主体部,其在包括该后膨胀部的后下部的部位在内的区域内膨胀;以及入口膨胀部,其与前述气体供给流路部的后端连通,在包括该后膨胀部的前上部的部位在内的区域内膨胀,前述入口膨胀部构成为具有:前述楔用膨胀部,其配置在该入口膨胀部的后上部侧;以及连通膨胀部,其配置在该入口膨胀部的前下部侧,与前述膨胀主体部的前下部侧连通,前述非流入部构成为具有:周缘部,其围绕前述气体供给流路部和前述后膨胀部的周围;带状的带状分隔部,其与前述周缘部分离,并且配置在前述膨胀主体部和前述入口膨胀部之间,分隔前述膨胀主体部和前述入口膨胀部;以及板状的板状分隔部,其位于前述后膨胀部的前方,配置在从前述周缘部的下缘向上方延伸而直至前述气体供给流路部为止的区域内,在前述带状分隔部的上端侧和前述周缘部的上缘或后缘之间,配置上侧连通口,其使前述膨胀主体部和前述入口膨胀部的楔用膨胀部连通,在前述带状分隔部的下端侧和前述板状分隔部或前述周缘部的下缘之间,配置下侧连通口,其使前述膨胀主体部和前述入口膨胀部的连通膨胀部连通,前述上侧连通口和前述下侧连通口配置为前述下侧连通口的开口面积大于前述上侧连通口的开口面积,以使得在前述气囊正常膨胀时,对从使前述楔用膨胀部膨胀的前述入口膨胀部经由前述上侧连通口而到达前述膨胀主体部的后下部的膨胀用气体的流动进行抑制,使膨胀用气体可以从前述入口膨胀部的连通膨胀部经由前述下侧连通口到达前述膨胀主体部的后下部而流动,并且,在来自前述膨胀主体部的前述下侧连通口的膨胀用气体的流入被限制的状态下进行膨胀的前述气囊异常膨胀时,使前述膨胀用气体可以从使前述楔用膨胀部膨胀的前述入口膨胀部的前述楔用膨胀部,经由前述上侧连通口到达前述膨胀主体部的后下部而流动。
地址 日本爱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