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长与短纤维之复合纱,彼之制法,及含彼之布或织品
摘要 提供一种包含连续纤维和不连续纤维之新颖复合纱,其系藉由卷绕复合纱同时缠结经拉伸之不连续纤维束和经开纤的合成纤维之复丝,及将他们实际捻转而制造,一种制造复合纱之方法、一种含复合纱之布或织品和一种制造复合纱之纤维开纤装置。
申请公布号 TWI374203 申请公布日期 2012.10.11
申请号 TW092131117 申请日期 2003.11.06
申请人 东洋纺绩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上岛彻;谷田光雄;积木真澄;竹内秀夫;日高谦一;地藏堂真一;松井美弘
分类号 D01F6/92 主分类号 D01F6/9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125号7楼
主权项 一种制造复合纱的方法,其包含步骤:电开纤合成纤维的复丝和与仅在前辊前拉伸的不连续纤维缠结,其中藉由控制供应张力或纤维开纤电压或藉由使用特殊导纱器以使该复丝和该不连续纤维之混合层集中在复合纱中心,使该复丝的开纤宽度变窄,而该不连续纤维包围在中心之混合层,且其中该复合纱具有至少1 mm的绒毛长度之200到900个绒毛/10 m的起毛率;其中该合成纤维为至少一种选自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聚醯胺纤维、聚烯烃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的合成纤维;该合成纤维的复丝具有11到110分德士的细度;该合成纤维的复丝的每个单丝具有0.1到6.6分德士的细度;且该不连续纤维为至少一种选自羊毛、棉花、丝、麻、合成纤维切断纤维、人造短纤维和乙酸酯切断纤维的纤维。一种连续和不连续纤维复合纱,其包含合成纤维和不连续纤维的复丝,其纤维被开纤和混合,其中该复合纱具有一种致使该复丝层和该不连续纤维层螺旋缠绕之结构,及在每个螺旋层中,该复丝层存在于外侧上而该不连续纤维层存在于内侧上;其中该合成纤维为至少一种选自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聚醯胺纤维、聚烯烃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的合成纤维;该合成纤维的复丝具有11到110分德士的细度;该合成纤维的复丝的每个单丝具有0.1到6.6分德士的细度;且该不连续纤维为至少一种选自羊毛、棉花、丝、麻、合成纤维切断纤维、人造短纤维和乙酸酯切断纤维的纤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的复合纱,其中该不连续纤维之量为从35到95重量%,以复合纱之全部重量为基准。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的复合纱,其中该螺旋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的复合纱,其中该螺旋形的方向为反时针方向。一种制造复合纱的方法,其包含步骤:电开纤之合成纤维的复丝和与仅在前辊前拉伸的不连续纤维缠结,其中该不连续纤维之毛的最大开纤宽度H和该连续纤维复丝于缠结点的最大开纤宽度h具有一种该复丝和该不连续纤维缠结以致于宽度H的边缘点到宽度h的边缘点之距离被改变为宽度H之最大值的10到90%之关系;其中该合成纤维为至少一种选自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聚醯胺纤维、聚烯烃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的合成纤维;该合成纤维的复丝具有11到110分德士的细度;该合成纤维的复丝的每个单丝具有0.1到6.6分德士的细度;且该不连续纤维为至少一种选自羊毛、棉花、丝、麻、合成纤维切断纤维、人造短纤维和乙酸酯切断纤维的纤维。一种机织织品,其包含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中任一项之连续和不连续纤维复合纱或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方法制造之连续和不连续纤维复合纱,和具有50~197 cc/cm2/sec之透气性。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的机织织品,其为平纹织品。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的机织织品,其中该平纹织品具有从35到47范围内的经、纬纱之平均密度系数。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的机织织品,其为斜纹织品。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的机织织品,其中该斜纹织品具有从45到60范围内的经、纬纱之平均密度系数。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的机织织品,其中该连续和不连续纤维复合纱包含合成纤维和不连续纤维的复丝,其被纤维开纤和混合。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