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抑制牛肝菌菌丝体褐化的培养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牛肝菌菌丝体褐化的培养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大型真菌培养)。牛肝菌目前仍难以人工栽培,其子实体完全依赖野外采收。近年由于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原因其自然产量已严重下降,价格昂贵。牛肝菌菌丝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培养基及菌丝都容易褐化,影响后续生长。本发明以云南产的一株未开伞的美味牛肝菌子实体为材料,通过菌丝体诱导、菌丝体活化等途径,提供了一种能抑制或降低褐化的培养基,该培养基具有成分清晰、简单,成本低廉,菌丝体生长迅速,菌落白净等特点。这为牛肝菌菌丝体的规模化培养、人工或半人工驯化等奠定了重要基础。
申请公布号 CN102715013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10.10
申请号 CN201210201409.0 申请日期 2012.06.19
申请人 云南大学 发明人 李宗菊;王鹏飞;张曦予;李彪;周文;吴鹏
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广义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s.l.)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其特征为,采用未开伞的子实体诱导菌丝,针对菌丝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及部分菌丝褐化、颜色加深等现象,进行培养基改良及优化,使菌丝快速生长的同时,保持菌落洁白、干净、清亮,主要包括下列步骤:(1)材料的选择:野外采摘生长优良、无虫害、未开伞、菌柄较粗壮、菌盖较肥厚的成熟子实体;(2)材料的消毒及处理:将子实体带回实验室,于超净台上用酒精棉球,轻擦菌盖表面及菌柄等部位,除去表面泥沙或土,将子实体从菌盖中部一分为二,用解剖刀取菌柄与菌盖交接处的内部组织块,切成约0.3~0.50cm2的小块;(3)菌丝体诱导:将以上切分的小组织块轻轻嵌入试管斜面诱导培养基表面,培养温度为22~23℃,暗培养7‑12天,菌块周围开始萌发出白色菌丝,55‑62天菌丝体基本长满培养基,但30‑35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颜色逐渐加深,部分白色菌丝也因褐色分泌物的产生而颜色加深;(4)菌丝体活化与均一性培养:将上面诱导出的菌丝体从试管中转接入培养皿(预实验培养基),经过30‑35天的暗培养(培养温度为22~23℃),培养皿中形成圆形规则菌落,用直径1 cm的圆形打孔器取菌落边缘同一生长期的菌块进行扩大培养,每30‑35天扩大培养一次;(5)培养基改良及优化:以预实验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去除葡萄糖、NH4NO3、KNO3,从碳源、氮源、C/N比例等方面对菌丝体的基本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优化的培养基,使用该培养基,菌丝32‑34天基本长满斜面试管,优化的培养基具有成分清晰、简单,成本低廉,菌丝体生长迅速,菌落白净等特点。
地址 650091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北路2号云南大学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