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原位研究大田间套作体系种间根际效应的隔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原位研究大田间套作体系种间根际效应的隔根方法,其步骤如下:1)采用铲挖工具,在两作物之间,距其一作物行距一半处沿其纵向开挖宽5cm的坑槽,坑槽为每次深挖10cm土层至设定深度而成,挖出的每层土壤分别放在坑槽的两侧;2)在挖好的坑槽中放置隔根材料,使其紧贴坑槽的一个侧壁;3)按照原土层的层次将步骤1)挖出的每层土壤回填。本发明采用铲挖工具开挖出5cm宽的窄坑槽,比原用铁锹开挖40-50cm的宽坑槽,减少了挖出的土壤量和耕层结构的改变体积,避免了土层回填后,灌溉或降雨时易下陷,作物易倒,影响作物生长,而且坑槽开挖时采用10cm逐层开挖,尽量保证原有的耕层结构,能更直接、更精确研究间套作体系中地下种间根际效应,避免隔根过程中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申请公布号 CN10269641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10.03
申请号 CN201210010956.0 申请日期 2012.01.15
申请人 河南科技大学 发明人 焦念元;徐晓峰;宁堂原;尹飞;付国占;徐国伟
分类号 A01G7/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7/00(2006.01)I
代理机构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代理人 牛爱周
主权项 一种用于原位研究大田间套作体系种间根际效应的隔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1)采用铲挖工具,于两作物播前或一作物出苗后另种作物播前,在两作物之间,距其一作物行距一半处沿其纵向开挖宽5cm宽的坑槽,坑槽为每次深挖10cm土层至设定深度而成,挖出的每层土壤分别堆放在坑槽的两侧;2)在挖好的坑槽中放置隔根材料,使隔根材料紧贴坑槽的一个侧壁;3)按照原土层的层次将步骤1)挖出的每层土壤回填,每回填一层将回填的土壤摊平、压实。
地址 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