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精密钢带的终轧变形量预测方法
摘要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精密钢带的性能预测模型及其精密冷轧工艺设计,其特征在于:运用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如Plexi神经网络开发环境软件)构建的不锈钢冷轧钢板性能预测模型,主要由数据存储记忆库、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终轧变形量预测值判定模块组成;该模型可以根据影响产品力学性能的化学成分等所有因素,进行“多元函数”的运算,并利用收集的生产数据对该性能预测模块进行修正训练,给出最合适的终轧变形量。应用该预测模型给出的终轧变形量预测值,可以方便地进行奥氏体不锈钢精密钢带的精密冷轧工艺设计,效率高、效果好,能生产出“力学性能误差小于±8个单位的维氏硬度”的优质奥氏体不锈钢精密钢带成品。
申请公布号 CN10132003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9.26
申请号 CN200810038105.0 申请日期 2008.05.27
申请人 上海实达精密不锈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羕儿;陈守超
分类号 G01N33/20(2006.01)I;B21B37/00(2006.01)I 主分类号 G01N33/20(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代理人 李忠
主权项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精密钢带的终轧变形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运用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的不锈钢冷轧钢板性能预测模型,主要由数据存储记忆库(1)、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2)、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终轧变形量预测值判定模块(4)组成;该预测模型可以根据影响产品力学性能的所有因素,进行“多元函数”的运算,给出最合适的终轧变形量;不锈钢冷轧钢板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A、数据收集、整理、输入:首先对企业生产工艺记录数据进行汇总,收集不少于800组相关的生产工艺参数和最终测试的力学性能数据;每组数据包含:影响产品力学性能的所有参数因素,这些参数因素有N=15~20个,它们选自:原料的化学成分:碳0.01~0.30%,硅0~2.0%,锰0~2%,磷≤0.045%,硫≤0.030%,镍0~42.0%,铬10.0~26.0%,钼0~4.0%,氮0~0.3%,钛0~0.5%,铌0~0.5%;轧制方式:轧制道次1~10次,轧制速度30~360米/分,终轧变形量5~80%;产品性能:抗拉强度350~2100MPa,屈服强度250~1900MPa,延伸率0~70%,维氏硬度135~600单位;产品厚度:0.03~1.1mm;原料供应商;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数据存储记忆库(1)”的输入口,将有效生产工艺记录数据,有规则的人工输入数据存储记忆库(1):第1组数据中的终轧变形量为A1,其余影响产品力学性能的所有因素有M个因素,M=N‑1,为A(1‑1)、A(1‑2)、…、A(1‑M),碳因素为A(1‑1),硅为A(1‑2),…;第2组数据中的终轧变形量为A2,其余影响产品力学性能的所有因素有M个因素,碳因素为A(2‑1),硅为A(2‑2),…;……;第X组数据中的终轧变形量为AX,其余影响产品力学性能的所有因素有M个因素,碳因素为A(X‑1),硅为A(X‑2),…;每组数据相互对应;B、建立“数据存储记忆库(1)”“数据存储记忆库(1)”是1个记忆卡和3个接口:输入口、输出口、数据读取口;输入口,接受有效的生产工艺记录数据,并永久保存在记忆卡内;输出口,将记忆卡内的有效生产工艺记录数据,输出到“计算机人工智能 网络(2)”;数据读取口,便于“终轧变形量预测值判定模块(4)”读取“数据存储记忆库(1)”保存的有效生产工艺记录数据;C、运用“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2)”,创建“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2),是一个计算机智能系统,其功能是:接受“数据存储记忆库(1)”内的有效生产工艺记录数据,由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软件进行计算机处理,建立“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并利用收集的生产数据对该性能预测模块进行训练,对“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进行修正,提高预测精度;D、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运用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2)构建的“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有1个计算机应用程序,和3个接口:“工艺记录数据”连接口、终轧变形量输出口、应用数据输入口;“工艺记录数据”连接口,接受“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2)”传来的“数据存储记忆库(1)”内的有效生产工艺记录数据;应用数据输入口,接受“实际生产中等待精密冷轧产品”的参数因素,这些参数因素有M=N‑1个因素,是除终轧变形量以外的所有影响产品力学性能的因素;计算机应用程序,对“终轧变形量以外的、影响产品力学性能的所有因素”,进行“多元函数”的计算机运算,给出“终轧变形量”;终轧变形量输出口,将“计算机应用程序”得出的“终轧变形量”,传输到“终轧变形量预测值判定模块(4)”;E、终轧变形量预测值判定模块(4)“终轧变形量预测值判定模块(4)”有4个接口:数据读取口、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连接口、数据反馈口、输出口;数据读取口,读取“数据存储记忆库(1)”内的有效生产工艺记录数据;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连接口,接受“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传来的终轧变形量预测值;数据反馈口,与“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2)”连接;“终轧变形量预测值判定模块(4)”,对“数据存储记忆库(1)内的有效生产工艺记录数据”、“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传来的终轧变形量预测值”进行比较,得出合适的终轧变形量;输出口,传出合适的终轧变形量;F、“不锈钢冷轧钢板性能预测模型”的校验、确定“数据存储记忆库(1)”、“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2)”、“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终轧变形量预测值判定模块(4)”构成1个内循环,用于“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的校验、确定;“数据存储记忆库(1)”内的有效生产工艺记录数据,分别传输到“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2)”、“终轧变形量预测值判定模块(4)”;“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2)”接受“数据存储记忆库(1)”内的有效生产工艺记录数据,由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软件进行计算机处理,建立“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内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对“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2)”传来的“数据存储记忆库(1)”内的有效生产工艺记录数据,进行“多元函数”的运算,得出终轧变形量建议值;“终轧变形量预测值判定模块(4)”,对“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传来的终轧变形量建议值,和“数据存储记忆库(1)”传来的终轧变形量真实值进行比较:误差值较大,不符合要求的,该组数据反馈到“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2)”,由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软件进行计算机修正处理,修正“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内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修正后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得出第2次终轧变形量建议值,“终轧变形量预测值判定模块(4)”第2次进行比较;……;最后,“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传来的终轧变形量建议值,和“数据存储记忆库(1)”传来的终轧变形量真实值,误差值符合要求;此时,“终轧变形量预测模块(3)”校验完毕,并基本确定;“不锈钢冷轧钢板性能预测模型”可用于生产实际。
地址 201108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工业区金都路3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