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视网膜自动成像系统
摘要 视网膜自动成像系统,属于医用光学仪器、生物识别领域,为了解决现有视网膜成像技术无法实现自动运行,本发明提供一种视网膜自动成像系统,该系统,包括视网膜成像光学系统、步进电机、支撑架构和处理单元;视网膜成像光学系统,包括对准光路、调焦定位光路和照明成像光路;支撑架构包括头托、感应开关和相机座;处理单元,包括电源、CPU、步进电机驱动器和图像采集卡;本发明视网膜自动成像系统,光机结构简单,实现了自动完成视网膜图片的拍摄;将会通过互联网广泛应用在医疗和生物识别技术等领域。
申请公布号 CN102657516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9.12
申请号 CN201210142784.2 申请日期 2012.05.1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发明人 李淳;刘英;孙强;李灿
分类号 A61B3/15(2006.01)I;A61B3/12(2006.01)I 主分类号 A61B3/15(2006.01)I
代理机构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代理人 南小平
主权项 视网膜自动成像系统,包括视网膜成像光学系统(A)、步进电机、支撑架构(B)和中央处理单元(C);其特征在于,视网膜成像光学系统(A)包括对准光路、调焦定位光路和照明成像光路;对准光路包括网膜物镜固定组(1‑1)、网膜物镜变焦组(1‑2)、切换镜组(2)、中空反射镜(3)、第一中继镜(4)、第一反光板(5)、第二中继镜(6)和近红外光探测器(7);所述网膜物镜固定组(1‑1)、网膜物镜变焦组(1‑2)、切换镜组(2)、中空反射镜(3)、第一中继镜(4)和第一反光板(5)共轴放置;所述网膜物镜固定组(1‑1)和网膜物镜变焦组(1‑2)之间设置切换镜组(2);虹膜发出的光依次通过网膜物镜固定组(1‑1)、切换镜组(2)、网膜物镜变焦组(1‑2)、中空反射镜(3)、第一中继镜(4)和第一反光板(5),光通过第一反光板(5)被折反90°后入射到第二中继镜(6),光通过第二中继镜(6)后被近红外光探测器(7)接收;所述切换镜组(2)包括切换镜前组(2‑1)、双光楔(2‑2)和切换镜后组(2‑3),且三者共轴放置,所述双光楔(2‑2)为并列放置的倾斜方向相反的两个光楔的组合;调焦定位光路包括网膜物镜固定组(1‑1)、网膜物镜变焦组(1‑2)、中空反射镜(3)、第一中继镜(4)、第一反光板(5)、第二中继镜(6)、近红外光探测器(7)、第三中继镜(8)、照明光阑(9)、分划板(10)和第一聚光镜(12);所述分划板(10)、近红外光探测器(7)和被检眼的视网膜互为共轭平面,近红外光源(13)发出的光经过第一聚光镜(12)聚光后照亮分划板(10),分划板(10)的信号光依次经过照明光阑(9)、第三中继镜(8)、中空反射镜(3)、网膜物镜变焦组(1‑2)和网膜物镜固定组(1‑1)后入射被检眼在视网膜上成像,该成像又依次经过网膜物镜固定组(1‑1)、网膜物镜变焦组(1‑2)、中空反射镜(3)、第一中继镜(4)、第一反光板(5)和第二中继镜(6)被近红外光探测器(7)接收;照明成像光路包括网膜物镜固定组(1‑1)、网膜物镜变焦组(1‑2)、中空反射镜(3)、第一中继镜(4)、第三中继镜(8)、照明光阑(9)、第二聚光镜(14)、环形闪光管(15)和可见光探测器(16);环形光管(15)发出闪光脉冲,光信号依次经过第二聚光镜(14)、和第二反光板(11)、照明光阑(9)、第三中继镜(8)、中空反射镜(3)、网膜物镜变焦组(1‑2)和网膜物镜固定组 (1‑1)后,在虹膜处成环形像,光能量从瞳孔的边缘入射人眼,照亮眼底,从人眼发出的光依次通过网膜物镜固定组(1‑1)、网膜物镜变焦组(1‑2)、中空反射镜(3)、第一中继镜(4)后被可见光探测器(16)接收,完成图像拍摄;支撑架构(B)包括头托、感应开关(D)和相机座;所述头托位于视网膜自动成像系统的侧面且与视网膜成像光学系统(A)持平,用于支撑被检人员的头部;感应开关(D)设置在头托上被检人员下巴位置,感应开关(D)为中央处理单元(C)提供启动信号;相机座位用于固定相机。中央处理单元(C),包括电源、CPU、步进电机驱动器、图像采集卡一和图像采集卡二;电源与CPU相连,为整个系统供电;感应开关(D)通过I/O口与CPU相连,为系统提供启动信号;所述视网膜成像光学系统中切换镜组(2)、变焦镜组(1‑2)、第一反射板(5)、分划板(10)和第二反射板(11)分别由步进电机带动移动,每个步进电机均与各自的步进电机驱动器相连,步进电机驱动器通过I/O口与CPU相连;所述可见光光探测器(16)和近红外光探测器(7)分别与图像采集卡一和图像采集二相连接,图像采集卡接收来自探测器的PAL信号,对该信号进行解码,并通过PCI总线与CPU相连;视网膜成像光学系统中近红外光源(13)和环形闪光管(15)的控制端分别通过I/O口与CPU相连。
地址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