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包括马铃薯试管苗的实验室生产、试管苗大棚内无糖培养快速繁殖及基质+液体培养生产马铃薯原原种。本发明采用了聚丙烯薄膜袋代替传统玻璃容器,透光透气性好、成本低、重量轻、搬运更简单;基质+液体培养的模式,实现了分层繁殖原原种,不仅能有效的控制地上部徒长、确保了植株匍匐茎的生长发育,更有效的促进了顶端块茎的形成膨大,简单易操作,一年可多季栽培,单位面积结薯数量和产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大幅度地降低成本,提高了繁殖效率,实现了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工厂化规模生产。
申请公布号 CN10255041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7.11
申请号 CN201110457621.9 申请日期 2011.12.31
申请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发明人 何俊蓉;黄刚;蒋彧;唐丽;卓碧萍;沈学善;王海娥;李世元
分类号 A01H4/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H4/00(2006.01)I
代理机构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代理人 吴彦峰
主权项 一种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马铃薯试管苗的实验室生产:(1)制作聚丙烯薄膜袋:将聚丙烯薄膜裁减成35cm×10cm的长方形,从15cm处折叠两个2.5cm宽后,用塑料封口机将两边粘合在一起,做成高15cm,宽10cm的开口袋子;(2)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趁热分装入聚丙烯薄膜袋中,冷却凝固后用塑料封口机进行封口待用;(3)无菌操作:用75%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开超净工作台和室内紫外灯,杀菌20~30min;用75%酒精消毒双手、试验用具以及塑料袋封口机,打开接种消毒器,温度达290℃~300℃时把切割刀和镊子等操作工具放入消毒约5分钟,取出,放在工具架上冷却;当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基础苗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将要转接的马铃薯试管苗瓶用75%酒精喷雾消毒后放入超净工作台内,1号组培技术工人在超净工作台内将基础苗从培养袋中取出,置于无菌滤纸上,用剪刀剪成1cm左右长度同时带1~2片叶的试管苗; 2号技术工人剪开已灌装培养基且培养基已凝固的薄膜袋封口处,用消毒过并冷却的镊子将1号组培技术工人切割的试管苗夹入薄膜袋内;3号组培技术工人将2号组培技术工人放入的试管苗的茎段插入培养基中0.3~0.5cm左右;4号组培技术工人将3号组培技术工人做好的装有繁殖的试管苗的薄膜袋用塑料袋封口机将其薄膜袋封口,写上培养的试管苗编号,放置于培养室中的培养架上,培养15~20天;(4)将待要移栽的试管苗薄膜袋置于温室或网室中进行炼苗5~7天后,用剪刀剪开薄膜袋封口,取出试管苗用清水洗净根部培养基,保湿待用;(二)试管苗大棚内无糖培养快速繁殖:  (1)将试管苗浸泡在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中20分钟,取出,此时的试管苗是带腋芽的1~2节茎段的扦插苗,准备具有栽培基质的穴盘,将所述扦插苗扦插到穴盘的穴盘孔中,扦插完后浇水至水从穴盘底孔中流出;(2)将完成的穴盘放入水槽内进行液体培养,水槽内具有营养液Ⅰ,保持营养液深度为0.3cm左右,在穴盘表面覆盖地膜培养,若晴天太阳大时遮阴;(3)待扦插苗长根并长出新叶,苗高度达到2~3cm时,掀开薄膜,往穴盘里添加栽培基质至与穴孔口齐平;(4)若水槽内营养液Ⅰ被蒸发和被根系吸收完毕时,重新配制营养液Ⅰ倒入水槽,保持营养液深度为0.3cm左右,此过程持续3周;(5)待苗长成8~10片叶左右时,将离顶部4~6片叶茎段剪下,再将茎段剪成带腋芽的1~2节短茎段进行扦插繁殖;当留下的苗有分枝又长成8~10片叶左右时,将离顶部6~8片叶茎段剪下,再将茎段剪成带腋芽的1~2节短茎段形成扦插苗,重复步骤(二)2~3次继续扦插繁殖,扩大种苗数量;(6)当扦插苗移栽生长到第4周时进入步骤(三); (三)基质+液体培养生产原原种:(1)扦插苗生长在第4周时,更换水槽内的营养液为营养液Ⅱ,深度保持为1~2cm,同时在穴盘下垫上直径大约1cm的塑料硬管,使穴盘底部不接触水槽底部,此过程持续2周;(2)扦插苗生长在第6周时,更换水槽内的营养液为营养液Ⅲ,深度保持1~2cm,同时在穴盘下垫上直径大约1cm的塑料硬管,使穴盘底部不接触水槽底部,此过程持续2周;(3)扦插苗生长在第8周时,更换水槽内的营养液为营养液Ⅳ,深度保持1~2cm,同时在穴盘下垫上直径大约1cm的塑料硬管,使穴盘底部不接触水槽底部,此过程持续至原原种收获期;(4)在收获前一周放干水槽内的营养液,待植株自然黄化、萎蔫后,收获原原种,收获的原原种分级贮藏。
地址 610066 四川省成都市静居寺路20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