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五节芒茎杆集成材生产方法
摘要 一种五节芒茎杆集成材生产方法,经过选材与干燥、铺料、原料的改性处理、干燥与浸胶、再干燥、定向铺装、胶合成型和后处理八个步骤制成五节芒茎杆集成材。本发明除了采用一些必不可少的生产集成材的常规步骤和工序外,增加和改变了如铺料步骤、去叶和表层处理的装置与方法、原料改性处理的装置与方法、浸胶的装置与方法,这些创新技术都是针对五节芒茎杆的结构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的,从而使将造成生态危害的五节芒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减少和避免了将造成的生态危害,同时部分地解决了人造材的原料紧缺困难,趋利避害,造福社会。
申请公布号 CN101733795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6.20
申请号 CN200910156971.4 申请日期 2009.12.25
申请人 浙江林学院 发明人 钱俊;胡勇庆
分类号 B27J7/00(2006.01)I;B27N3/10(2006.01)I;B27K1/00(2006.01)I;B27G11/00(2006.01)I 主分类号 B27J7/00(2006.01)I
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周烽
主权项 一种五节芒茎杆集成材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经过如下步骤:(1)、选材与干燥:选直径≥5mm、杆长≥400mm,不霉变和腐烂的五节芒茎杆,干燥至含水率8%‑25%;(2)、铺料、去叶和表层处理:经选料干燥后的茎杆一一纵向平行、互相紧靠、铺排成一层并排料,送入由先至后至少三对上下钢刷辊的五节芒茎杆去叶和表层处理装置的工作辊面之间的缝隙中,进行去叶、除蜡质和除硅质、表面打毛和茎杆开裂;(3)、原料的改性处理: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茎杆料选择性地进行防水、防霉、防腐、阻燃和染色的改性处理,各项改性处理的相应处理液均为公知公用技术,改性处理的方法是原料在处理液中经多次辊压与卸压进行交替吸渗和挤出,制成按设计要求的改性料;(4)干燥与浸胶:将步骤(3)制得的改性料干燥至含水率4%‑15%,浸入胶液中,先后经过至少四对工作辊的压、切、刺、挤中完成施胶,第一对剖切辊,辊面有环形分布的剖切刃,对原料再进行剖切,利于胶液内渗,第二对的压切辊,辊面有环形剖切刃和纵向排列的凸齿,对原料切刺和施压,使渗有胶液的原料受压变形后,一部分胶液挤入近旁的无胶区,通过辊压,原料弹性变形产生负压而吸胶,再进入第三对的压料辊,辊面有凸齿,挤压原料,重复前述挤胶入无胶区和负压吸胶的效果,最后在胶液外的是辊面光滑的挤胶辊,挤出渗入原料中多余的胶液,回收该余胶;浸胶时,脲醛胶、酚醛胶和三聚氰胺胶的固含量分别控制到10%‑30%、4%‑25%和4%‑25%,为利于渗透均应降低胶液的初粘度,上述三种胶的施胶量分别为8%‑20%、7%‑15%和6%‑15%;(5)、再干燥:将步骤(4)制得的含胶改性料干燥至含水率6%‑12%;(6)定向铺装:将步骤(5)干燥后的原料大致平行纵向铺装成板坯入模具或放入单层或多层热压机中;(7)胶合成型:选择性地采用模压或平压,板坯入模的进行模压,入单层或多层热压机的采用平压即热压,模压是板坯入模具,压缩至设计的密度,成型后与模具一起,放入50‑90℃的定型室内经4‑24h定型后拆模,将集成材移至温度为25‑35℃、湿度为45%‑70%的室内,存放12‑36h;热压是采用脲醛胶的,控制温度为120‑160℃、热压时间0.5‑1min/mm板厚,采用酚醛胶相应的温度150‑‑190℃、时间0.4‑0.8min/mm板厚,采用三聚氰胺胶的相应温度140‑170℃,时间0.5‑0.9min/mm板厚;(8)、后处理:完成步骤(7)后的粗制品,进行裁边、截断、砂光、修补和检验工作后,即制成五节芒茎杆集成材。
地址 311300 浙江省临安市衣锦街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