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对含砷尾矿或废渣的生物修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含砷尾矿和废渣的生物修复方法。本发明主要利用人工移栽蜈蚣草和芒草对含砷尾矿库与废渣堆进行快速原位植物修复。对尾矿库与废渣堆进行平整、建挡土坝和排水沟;在尾矿库与废渣堆上移栽蜈蚣草和芒草植株。来年后,蜈蚣草和芒草正常生长。2-3年后,可形成稳定的蜈蚣草-芒草优势植物群落,同时还有10种耐砷植物自然定居。尾矿库与废渣堆植被恢复后,其风蚀与水蚀污染消失,尾矿库与废渣堆暴雨淋滤水砷含量由修复前的5mg/L降低至100μg/L。
申请公布号 CN101992209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5.09
申请号 CN200910169715.9 申请日期 2009.08.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发明人 韦朝阳;杨林生
分类号 B09C1/10(2006.01)I 主分类号 B09C1/10(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代理人 刘明华
主权项 一种对含砷尾矿或废渣的生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修复方法为将耐砷毒性植物种植培育在所述含砷尾矿或废渣表面,待所述耐砷毒性植物成活后,形成耐砷毒性植物群落,实现尾矿或废渣植被的快速恢复;所述耐砷毒性植物为蜈蚣草或芒草;所述生物修复方法包括:a)对尾矿库或废渣堆进行平整,修排水沟,建挡土坝;b)在所述尾矿库或废渣堆表面挖掘穴坑;c)在所述每个穴坑中施入客土和底肥;d)在所述穴坑中种植蜈蚣草或芒草,浇水直至植物成活;e)经1‑3年,在所述尾矿库或废渣堆上形成稳定的蜈蚣草‑芒草优势植物群落,消除风蚀与水蚀污染;在所述步骤a中,在尾矿库或废渣堆外侧挡建所述的土坝;所述的排水沟包括坝外排水沟和尾矿库内排水沟;所述坝外排水沟设置在所述土坝外侧,且坝外排水沟的深度为20cm‑50cm;所述尾矿库内排水沟为依尾矿库坡向所建横、纵向排水沟,所述横、纵向排水沟的宽度为15cm‑55cm深度为30cm‑60cm;所述横、纵向排水沟将所述尾矿库或废渣堆分割为块状;且在所述尾矿库或废渣堆的中心设置人车通行道,并在所述通行道两侧设置道旁排水沟;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穴坑的设置密度在1‑2个/平方米,且穴坑面积在500‑800平方厘米,穴坑深度在50cm内; 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客土的施放量为15‑40公斤;所述底肥的投放量为150‑400克;在所述步骤d中,在所述穴坑中种植蜈蚣草或芒草的密度为1‑2株/平方米。
地址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屯路甲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