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自行车后下叉结构
摘要
申请公布号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8.01
申请号 TW100204697 申请日期 2011.03.16
申请人 侑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仓禀
分类号 B62K19/18 主分类号 B62K19/1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廖本柳 台中市南屯区黎明路2段302号5楼之1
主权项 一种自行车后下叉结构,该自行车之车架包含有一五通管、呈分叉状之一后车架,连接于该五通管与后车架间之一后下叉,其包含有:一连结座,系设于该五通管之一端,该连结座设有一凹槽,该凹槽内部设有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且该凹槽预设位置设有一第一定位部;一第一结合部,系设于该后下叉之一端,该第一结合部对应该第一定位部而设有一第二定位部,使该第一结合部沿该凹槽之一侧滑入,并嵌设于该第一凹部,且使各该第一、第二定位部间相互卡固定位;一第二结合部,系设于该后下叉之另一端且呈分叉状,使该第二结合部相对分别枢设于后车架之分叉处末端;一固定块,其一端对应该第二凹部而设有一凸部,使该固定块沿该凹槽之一侧滑入,且使该凸部嵌设于该第二凹部,而使该固定块设置于该凹槽与该第一结合部之间;至少一结合件,系穿设连结该连结座、第一结合部与固定块。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自行车后下叉结构,其中该凹槽内部接近该五通管之端部分别设有上、下之该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该第一、第二凹部系呈圆弧状,该第一结合部之端面对应该第一凹部而呈圆弧状,且该凸部之端面对应该第二凹部而呈圆弧状。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自行车后下叉结构,其中该连结座远离该五通管之上、下端部分别设有一第一抵撑部及一第二抵撑部,该第一抵撑部于该凹槽之内面系设为一底面,且该底面预设位置设有该第一定位部。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3项所述自行车后下叉结构,其中该第一定位部系设为一凹槽或一凸块,该第二定位部系对应该第一定位部而相对设为一凸块或一凹槽。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自行车后下叉结构,其中该第一结合部之厚度大于该第二结合部之厚度。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自行车后下叉结构,其中该第一结合部之厚度大于该第二结合部之厚度,且该第一结合部之厚度系朝第二结合部方向而递减。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自行车后下叉结构,其中该固定块之一端对应该第二凹部而斜向下设有该凸部。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自行车后下叉结构,其中该连结座、第一结合部与固定块间相对位置设有至少一穿孔,以供该结合件穿设结合。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自行车后下叉结构,其中该连结座、第一结合部与固定块预设位置分别相对设有至少一孔,使包覆有变速线、煞车线或其他操作线体之一管线穿设。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自行车后下叉结构,其中该后下叉内部包覆有一片体,该片体系对应该后下叉而呈分叉状,且该第一结合部内部包覆有一套座,该套座中央设有一孔,使该套座穿伸该片体,且该套座部分穿伸出该第一结合部而形成该第二定位部,使包覆有变速线、煞车线或其他操作线体之管线穿设该连结座、固定块、套座之孔与第一结合部。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自行车后下叉结构,其中该套座具有一底座及设于该底座上方之一套柱,该底座与套柱中央贯设有该孔,使该套柱由下而上穿伸该片体,且使该套柱部分突出该第一结合部,而形成该第二定位部。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自行车后下叉结构,其中该第一结合部对应第一定位部设有呈长条孔状之一孔,该片体之一端对应该第一定位部之孔而设有长条孔状之一孔,该套座具有一底座及设于该底座上方之一套柱,该套柱对应第一定位部与片体之各该孔而呈长柱状,该底座与套柱中央贯设有该孔,使该套柱由下而上穿伸该片体,且使该套柱部分突出该第一结合部之顶面,而形成该第二定位部。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自行车后下叉结构,其中该后下叉系为复合材料之应用。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自行车后下叉结构,其中该片体系为铁材料或其他具适当延展性之金属材料应用。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或11或12项所述自行车后下叉结构,其中该套座系为铝材料或其他金属材料之应用。
地址 台中市外埔区甲后路858巷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