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利用柞蚕场轮伐枝干栽培黑木耳方法
摘要 利用柞蚕场轮伐枝干栽培黑木耳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柞蚕场养蚕栽培黑木耳生产实施设计方案、蚕场木耳的选择、接种前的准备、接种技术、耳木发菌排场管理、出耳期管理、耳木越冬管理。本发明是利用柞蚕场轮伐枝干栽培黑木耳,是开拓科学养蚕与庭院经济有机化结合选择最佳经济组合的致富之路,具有较高的广泛价值。
申请公布号 CN102077758A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6.01
申请号 CN201010523929.4 申请日期 2010.10.28
申请人 曹丹凤 发明人 曹丹凤
分类号 A01G1/04(2006.01)I;A01G23/08(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代理机构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代理人 李枢
主权项 利用柞蚕场轮伐枝干栽培黑木耳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工艺步骤:(一)、柞蚕场养蚕栽培黑木耳生产实施设计方案:1)、柞蚕场轮伐周期改6‑7年,以利用提高柞树的生长量;2)、将柞蚕场等分为六份或七份与轮伐周期一致,每年只轮伐1/6或1/7柞树;3)、轮伐的1/6或1/7柞树,按一定的粗度小头≥35厘米,先留10米、11米、12米的长度作耳木,生产黑木耳,剩余的梢头作烧柴;4)、每年轮伐的1/6或1/7蚕场当年休闲不养蚕,六年生或七年生树最好也不养蚕(如要利用只用于窝茧),其余的4/6或5/7的蚕场面积,实行集约化养蚕;(二)、蚕场木耳的选择1)、树种选择及规格;蚕场耳木的树种,可选择蒙古柞、尖柞和辽东柞;上述树种凡小头直径在3.5厘米以上,长度1.0‑1.2米的枝干,均可作耳木;2)、砍伐时期及处理;柞蚕场耳木砍伐时期应在2月份进行,砍伐的耳木两头要成垂直断面,尽量减少创伤面积,耳木表皮要求完好洁净;(三)、接种前的准备1)、接种工具及用品;柞蚕场耳木适宜手电钻打孔,钻头为13毫米径,并备有5寸大号铁钉数个,用钉冒向接种孔里打进菌种,此外,还要配有电源线包括地线8‑10米、电源插座插头、分灯头、验电笔用于检查电钻是否漏电、铁锉磨钻头及备用钻头等配套用品;2)、合黄泥;取深土层粘黄土和新鲜阔叶树木梢按1∶1的比例拌合能搓成丸状的程度即可;(四)、接种技术1)、接种时期;接种要在早春3月上中旬进行,耳木砍伐后,要尽快接新种;2)、菌种质量检查;菌丝洁白、粗状,发育均匀一致,手感富有弹性,具有蘑菇香味,均为好菌种;3)、耳木打孔;耳木直径在3.5‑4.5厘米,打2行孔,直径大于4.5厘米的打3行,直径在6厘米的打4行孔,孔距6‑8厘米,孔深1.5厘米;打完孔的耳木要立起,不要接触地面;打孔速度要根据搁速度而定,要随打孔、随接种,不能积压过夜,以防孔眼感染杂菌;4)、接菌种;先将菌瓶打破,取出菌种并用消毒的毛刷除去碎玻璃片,打菌种放在已消毒的塘瓷盆内,上盖干净薄膜,接种时取出一块菌种,随时掰成孔眼大小的菌块,施入接种孔内;并用钉冒向里轻推进靠实,以菌种与孔眼没有空隙为度,切防压出水破坏菌丝;施入菌种应略低于木质部,以利于黄泥封盖;接种时要自始自终,注意环境、耳木和接种孔的卫生,减少杂菌感染;5)、黄泥封口;黄泥封口要设专人,将合好的黄泥搓揉成玉米粒大小,堵压在接种孔的表面与树皮表面相平,泥与树皮的接口要封严,切不可高出或低于树皮;(五)、耳木发菌排场管理1)、起堆;接种后的耳木,分别段木长短及时起堆排场,要选择通风、向阳的场地,呈“井”字形排放起堆,堆高1‑1.3米,堆底用石块垫起,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利用保温发菌;起堆初期段木间排放应略有距离,以后天气渐暖距离可适当加大,并注意每天换气通风,为避免温高烧堆,堆内温度达25℃时,应揭去薄膜;2)、翻堆;耳木起堆后,应注意翻堆,一般一周翻一次,要上下对换翻,晾晒通风,有利于发菌;在翻堆过程中,如发现耳眼空白或无泥盖,要随时补充;3)、给水;接种后因有薄膜覆盖,一般在10天内不需喷雾给水,但也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以后每3‑5天结合翻堆喷雾给水一次,给水应在早晚两头进行,每次给水不能过多以湿润表面为度;4)、起架;起堆管理给一个半月左右,可长出部分耳芽,这时应进行起架管理,即起“人”字架交错排列;架高0.7‑1.0米,最好南北走向,起架的耳木应放坡一些,但到雨期应放陡一些;5)、翻段;起架的耳木要进行翻段处理,目的是使耳木受光、受热、受潮均匀。菌丝发育基本趋于一致,一般应在3‑5天翻面和调头一次;发菌排场;是黑木耳生产的关键阶段,检验菌丝发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菌块表面发白;说明菌丝发育正常;(2)菌块与接种时无大变化;说明条件不够,应注意补温、补湿;(3)菌块色白,但有干缩现象;说明耳木缺水,但菌种出现黑色松散木屑和黄色松散木屑颗粒,说明菌种死亡,应补接;黑色松散木屑是由积水面导致菌种死亡,黄色松散木屑是由菌丝被告破碎不是块状而导致死亡;(4)菌种表面出现黄、褐、红、绿色,说明已被杂菌感染,应及时取出烧埋;(六)、出耳期管理1)、出耳初期管理;耳木经过发菌、排场处理,接种孔即陆续长出耳芽,即进入出耳初期管理;该阶段虽然适当增加给水量,但要干干湿湿交替进行,以利于蹲耳缓芽,即每隔5‑6天喷水一次,以后随外界气温渐高,可3‑5天喷一次透水,给水要在早晚两头进行,切不可急于要出耳连续给水;2)、出耳中期管理;当接种孔耳芽普遍出齐,可在原有给水量的基础上,再加大给水量,以提高耳木的含水量和耳场的相对湿度;灞雾到子实体充分舒展为止,但也要注意适当掌握干干湿湿的原则,待一茬木耳采收后,仍要晾晒段木10‑15天,这一时期雨水偏多,应将耳木放陡一些;3)、出耳盛期管理;出耳盛期管理主要指柞蚕场耳木接种后的第二年管理;因木质变为松泡,吸水力强,故必须适当控制水分,采取少喷勤喷的措施,使其耳木既能保持适宜的含水量,又能保持透气的功能,尤其是雨季前要晒好木段,采净耳片,并使木段直立;4)、采取;当耳片背部出现一层白色孢子时,说明耳片已成熟,应停止喷水,待耳片晒干后,在早晨耳片松软时采收;一次连耳根取下,不可留根,否则会腐烂,出现流耳影响产量,采收后晾晒木段;5)、控制流耳;流耳多发生在雨季,造成流耳的原因:一是采耳时未将耳根一起采下;二是成熟耳片采收不及时,在多湿情况下造成的,控制办法是采耳连同耳根一起采下;三是在雨季前,集中埋单采耳,采大留小,一次性采完;(七)、耳木越冬管理1)、越冬前;采收大耳,并向段木喷足水,仍起架管理,防止伤皮层;2)、注意管理;防止牲畜进入耳场;3)、如将耳木起堆越冬,要视天气情况而定,防止“烧堆”。
地址 118100 辽宁省凤城市凤山公安委五组0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