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纤细炭角菌的人工培养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菌的人工培养方法,公开了纤细炭角菌(Xylaria gracillima)的人工培养方法,将培养用瓶在120℃中灭菌后自然降温,装入混合培养基,120℃中再灭菌、自然降温,接入纤细炭角菌菌种后封闭培养用瓶,20℃下发菌后用开封自然培养法获得纤细炭角菌成熟子实体,将其用无菌水冲洗、70%浓度酒精灭菌后切成3mm长的块状斜面体,接种在改良培养基上,当接种处长出灰白色菌丝后再培养1-2天,即得纤细炭角菌菌丝体,再慢慢生长发育形成菌索,最终成纤细炭角菌。该技术解决了纤细炭角菌菌种培养成生产用菌种的难题,工艺简便、生长量大、效率高、成本低廉,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应用前景。
申请公布号 CN10165308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1.19
申请号 CN200910099951.8 申请日期 2009.06.25
申请人 浙江三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朱志熊 发明人 朱志熊
分类号 A01G1/04(2006.01)I;A01H15/00(2006.01)I;C05G1/00(2006.01)I;C05G3/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代理机构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代理人 王梨华;陈丽霞
主权项 纤细炭角菌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细炭角菌,CGMCC No.1625,其人工培养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将培养用瓶在120℃高温中灭菌10小时,再让培养用瓶自然降温;第二步:装入占培养用瓶容积1/3的混合培养基,然后再一起放在120℃高温中灭菌10小时,再让培养用瓶自然降温;所述的混合培养基的配方为:玉米粉100克/升、黄豆粉100克/升、鱼骨粉20克/升、葡萄糖20克/升、蚕蛹粉5‑10克/升、磷酸二氢钾1‑2克/升、磷酸氢二钾0.5‑1克/升、碳酸钙粉10‑20克/升;第三步:在无菌环境中接入纤细炭角菌菌种,接种后封闭培养用瓶,将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比由0.03%提高到1%‑2%;第四步:将封闭培养用瓶放在20℃的培养环境下,让纤细炭角菌菌种发菌30‑40天,当封闭培养用瓶中已形成的纤细炭角菌菌丝体开始产生代谢产物时,移到10℃‑30℃通气的培养房中,采用开封自然培养的方法,让已形成的纤细炭角菌的子实体得到生长,经过40‑‑50天的自然生长后,采集生长成熟的纤细炭角菌子实体,成熟子实体通过干燥处理后保存;第五步:成熟子实体用无菌水冲洗2‑5次,再用70%浓度的酒精在成熟子实体表面进行灭菌后,用刀片将其切成3mm长的块状斜面体,接种在改良培养基上面;所述的改良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克/升、葡萄糖20克/升、蚕蛹粉5‑10克/升、磷酸二氢钾1‑2克/升、磷酸氢二钾0.5‑1克/升、琼脂20克/升;第六步:将上步的成熟子实体在20‑25℃下培养8天,当接种处周围长出薄薄的一层灰白色的菌丝后,再培养1‑2天,当菌丝布满整个改良培养基表面时,即可得纤细炭角菌菌丝体,纤细炭角菌菌丝体再慢慢生长发育形成纤细炭角菌菌索,最终成纤细炭角菌。
地址 324102 浙江省江山市经济开发区江电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