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汽车轮胎充放气系统充放气阀总成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轮胎充放气系统充放气阀总成,涉及车辆轮胎充放气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充气阀盖、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弹簧垫圈、充放阀体、放气电磁阀盖、内六角锥形螺塞、第一钢球、垫片、膜片、第一弹簧、O型圈、第二钢球、鞍形弹簧垫圈、电磁阀总成、防尘垫、第二弹簧和开槽螺塞。本实用新型气道通径大,充放气速度快;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装配;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在车辆行驶中或停车状态下,驾驶员在驾驶室内通过简单操作就可以对车辆轮胎进行充气、放气或测压,以实现对轮胎压力的调节,从而提高轮胎或车辆通过沙漠、泥泞或冰雪等复杂路面的能力,提高了车辆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
申请公布号 CN201687998U 申请公布日期 2010.12.29
申请号 CN201020151726.2 申请日期 2010.04.02
申请人 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志华;余同彦;张光明;朱建文
分类号 F16K15/20(2006.01)I 主分类号 F16K15/20(2006.01)I
代理机构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黄瑞棠
主权项 一种汽车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充放气阀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阀盖(1)、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弹簧垫圈(3)、充放阀体(4)、放气电磁阀盖(5)、内六角锥形螺塞(6)、第一钢球(7)、垫片(8)、膜片(9)、第一弹簧(10)、O型圈(11)、第二钢球(12)、鞍形弹簧垫圈(13)、电磁阀总成(14)、防尘垫(15)、第二弹簧(16)和开槽螺塞(17);其位置和连接关系是:从上到下,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弹簧垫圈(3)、充气阀盖(1)、第二钢球(12)、第一弹簧(10)、膜片(9)、垫片(8)、O型圈(11)、第一钢球(7)、充放阀体(4)、电磁阀总成(14)和放气电磁阀盖(5)依次连接;垫片(8)、膜片(9)、O型圈(11)和第一钢球(7)由充放阀体(4)上的相应孔位定位,第一弹簧(10)和第二钢球(12)由充气阀盖(1)上的相应凸台及孔位定位,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和弹簧垫圈(3)将充气阀盖(1)固定在充放阀体(4)上;从下到上,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弹簧垫圈(3)、防尘垫(15)、放气电磁阀盖(5)、第二钢球(12)、第二弹簧(16)、膜片(9)、垫片(8)、O型圈(11)、充放阀体(4)、电磁阀总成(14)、鞍形弹簧垫圈(13)和充气阀盖(1)依次连接;垫片(8)、膜片(9)、O型圈(11)和鞍形弹簧垫圈(13)由充放阀体(4)上的相应孔位定位;电磁阀总成(14)中的静铁(14.1)与充放阀体4上的相应孔位配合;第二弹簧(16)、防尘垫(15)和第二钢球(12)由放气电磁阀盖(5)上的相应孔位定位;电磁阀总成(14)中的动铁芯(14.6)与放气电磁阀盖(5)上的相应孔位配合;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和弹簧垫圈(3)将放气电磁阀盖(5)固定在充放阀体(4)上;充放阀体(4)和充气阀盖(1)的内腔组成3个气室(a、b、c);充放阀体(4)和放气电磁阀盖(5)的内腔组成2个气室(d、k);本充放气阀总成不动作时,a、b、d气室(a、b、d)是相通的;b气室(b)与外界空气连通有g口(g)和h口(h),均为功能扩展接口,单独使用充放气阀总成时用开槽螺塞(17)封住;位于充放阀体4的出口乃工艺孔,由第一钢球(7)封住;c气室(c)与外界空气有x口(x)和y口(y),均为给轮胎进行充放气动作时气源与各桥轮胎之间的连通通道;位于充放阀体(4)的出口由内六角锥形螺塞(6)封住;k气室(k)与f口(f)相通。a气室(a)与外界空气的出口位于充气阀盖(1)上,为工艺孔,由第二钢球(12)封住;d气室(d)与外界空气的出口位于放气电磁阀盖(5)上,为工艺孔,由第二钢球(12)封住。
地址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子湖路266号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