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多物理模型分析,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一系列前期设计条件,并通过加权计算分析,得出绿色建筑的优化设计条件,本发明以建筑外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各种可再生能源条件为基础,通过建立日照分析模型、建立风场数学模型、建立噪音物理模型、热导效应分析模型、建立室内采光物理分析模型和建立资源分析模型等,输入降雨量、日照辐射强度、风速、风向、地质勘察等基础数据,得到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种类及其规模。根据资源分析模型计算结果,得出地热资源利用、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绿色建筑的建筑形体最终设计,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边界条件指导。
申请公布号 CN101894183A 申请公布日期 2010.11.24
申请号 CN201010216687.4 申请日期 2010.07.02
申请人 重庆星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姜涵;刘学生;许磊;宗德新;刘琪瑶
分类号 G06F17/50(2006.01)I 主分类号 G06F17/50(2006.01)I
代理机构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代理人 张先芸
主权项 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多物理模型分析,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一系列前期设计条件,并通过加权计算分析,得出绿色建筑的最优设计条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日照分析模型:通过导入气象条件参数,设定临界值,分析规划及周边范围的日照状况,通过布尔运算,确定被设计建筑最佳的日照获取形体,及建筑最佳朝向;其中,气象条件参数包括建筑当地的年太阳日照方位与高度角、日照时间和日照强度;临界值为规划范围内建筑日照小时数;建筑最佳的日照获取形体即是通过日照分析模型计算产生,并满足规范要求的建筑形体;2)以步骤1)获得的建筑形体为设计对象,通过建立风场数学模型,以规范中对建筑风环境的要求为限定值,分析并修下绿色建筑形体;其中,风环境的分析内容主要针对强风区域、静风区域和边界风压强度;3)通过建立噪音物理模型,分析建筑场地内的噪音分布,结合规范中的指标要求,确定建筑功能分布与围护结构隔音指标要求;其中:噪音分布需综合考虑人员活动区域与垂直方向两个方面;建筑功能中对噪音敏感的分区应设置在噪音值较低的区域;围护结构隔音指标主要集中在与噪音直接冲突的方向上;4)以步骤2)中建筑形体及步骤3)中功能分布为依据,建立热导效应分析模型,按照规范要求输入条件限值后,修下功能分布与建筑围护结构,得到最后的建筑形体及其内部的功能区域;其中:条件限值按照目前热岛效应允许值进行选定;此时得到的建筑形体与既有的功能区域的划分存在相关性,但当两者产生矛盾时,以建筑形体为主要因素;5)以步骤4)中的建筑形体为基础,结合项目任务书中的指标要求,划分建筑内部功能区域,并通过建立室内采光物理分析模型,得出外窗技术指标,并形成初步的建筑外形;外窗技术指标包括:外窗的尺寸、安装位置和遮阳措施;6)结合步骤4)中的功能分区,步骤5)中的建筑外形,建立室内通风物理模型,以步骤2)中的计算结果为基本参数,分析在自然状况下室内风环境的组织,并对室内空间进行修下;其中,步骤2)中的计算结果为步骤5)中的外窗风压;修正内容为室内过渡区域、连通区域和通风井方面的设计;7)通过建立资源分析模型,输入降雨量、日照辐射强度、风速、风向和地质勘察基础数据,得到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种类及其规模;其中,降雨量的大小影响到非传统水源中雨水的收集利用,对设计的直接影响是建筑及周边的汇水面积;日照辐射强度及内容1)中的结果,确定太阳能利用的量;风速、风向与内容2)的分析结果结合,对风力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地质勘察除常规的地质数据外,还需要对土壤的热响应和蓄热能力进行检测,计算后得出地热资源利用的可行性;8)以步骤4)中建筑形体为建筑第二红线(第一建筑红线为规划建筑红线)、步骤1)中建筑的最佳朝向、步骤3)中的功能分布、步骤4)中的围护结构形式、步骤7)中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可行性为基础,进行绿色建筑的建筑形体最终设计。
地址 401121 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中段水星科技大厦B区北翼3-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