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
摘要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包括二侧柱、一主梁、一附梁、以及至少一斜撑。主梁与附梁夹设于二侧柱之间,斜撑连接于附梁与侧柱之间。斜撑将附梁分隔定义出一消能段以及一非消能段,消能段与主梁相隔有一预定间距。利用消能段吸收水平震动力量,并藉由调整附梁之强度与劲度,确保斜撑不会挫曲破坏,因此主梁不再限制斜撑之选择,消能构件之更换亦更方便容易。
申请公布号 TWI328063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8.01
申请号 TW096112479 申请日期 2007.04.10
申请人 江文财 台北市内湖区内湖路1段737巷47号2楼;邱耕樟 台北市内湖区内湖路1段737巷47号2楼 发明人 江文财;邱耕樟
分类号 主分类号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吴冠赐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102号9楼;杨庆隆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102号9楼;林志鸿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102号9楼
主权项 1.一种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包括:二侧柱,平行直立固设;一主梁,连接于该二侧柱之间;一附梁,耦接于该二侧柱之间;以及至少一斜撑,系连接于该附梁及该二侧柱其中之一;其中,该至少一斜撑将该附梁分隔定义出一消能段以及一非消能段,该消能段系与该主梁相隔有一预定间距、且不透过任何构件连接。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其中,该至少一斜撑包含一正偏心斜撑、以及一负偏心斜撑,该正偏心斜撑与该负偏心斜撑分别以正斜率以及负斜率连接于该附梁之不同位置。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其中,该附梁之该非消能段以一接头连接于该主梁。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其中,该附梁以一接头连接于该二侧柱其中之一。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其中,该附梁之该非消能段直接焊接于该主梁。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其中,该附梁直接焊接于该二侧柱其中之一。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其中,该至少一斜撑与该附梁之一连结位置组设有一加劲板组。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更包括二连结支柱,分别并接于该二侧柱,该附梁系连接于该二连结支柱之间,该至少一斜撑二端分别连接于该附梁以及该二连结支柱之一。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其中,该主梁、以及该二侧柱至少其中之一于一梁柱接头区分别包覆有一钢板。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其中,该主梁、以及该二侧柱至少其中之一设置预埋一钢筋或一钢板。;图1系习知偏心斜撑式减震装置。;图2系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立体图。;图3系图2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受力变形示意图。;图4系图2之消能段受力迟滞回圈示意图。;图5系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立体图。;图6系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立体图。;图7系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立体图。;图8系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立体图。;图9系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示意图。;图10系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之附梁式减震消能装置示意图。
地址 台北市内湖区内湖路1段737巷47号2楼 TW<name>邱耕樟 台北市内湖区内湖路1段737巷47号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