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葛氏鲈塘鳢的人工繁殖方法。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采用葛氏鲈塘鳢种鱼的采集、放养、培育种鱼、人工繁殖、孵化、鱼苗培育等方法来实现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葛氏鲈塘鳢的人工繁殖对增加淡水养殖鱼类的品种,调整养殖结构,促进我国北方地区淡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申请公布号 CN101731166A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6.16
申请号 CN200910223296.2 申请日期 2009.11.23
申请人 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金广海;刘刚;刘义新;杨培民;赵晓临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葛氏鲈塘鳢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以下步骤来实现葛氏鲈塘鳢的人工繁殖:a、葛氏鲈塘鳢种鱼的采集与培育:采集野生葛氏鲈塘鳢种鱼,体重30~100g/尾,采集后用30-40g/L食盐水浸浴5-10分钟;b、放养、培育种鱼:将种鱼放入方形、面积8-10m2的培育池中进行放养、培育,密度为15-20尾/m2,水深30厘米,水温控制在14℃-17℃,种鱼入池后,经过3-4天缓鱼,5-6天开始投喂饵料,饵料采用活饵和鱼糜相结合,投喂量约占种鱼体重的10%,培育时间为30-60天;c、人工繁殖:种鱼的人工催产,催产剂由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促排卵素2号,地欧酮、混合配比,雌鱼注射总剂量为每千克:DOM 2~5mg+HCG 400IU.+LRH-A2 6~8,采用胸鳍基部二次注射方式,两针间距12小时左右,雌鱼第一针注射总剂量1/4,第二针注射余量;雄鱼剂量为雌鱼1/2,同时在培育池中放置产卵鱼巢,布置密度大约1个/m2,种鱼密度组为2组/m2,采用自然产卵的方式,从催产到种鱼产卵约48个小时,产出的卵为粘性,梭形,黄色,非常规则的排列在鱼巢上;d、孵化:把附卵鱼巢置于水温为16℃、网目为60的筛绢网箱中,采用气泵充气静水孵化的方法进行受精卵孵化,孵化期间,筛绢网箱上方搭盖黑色遮阳网遮光;e、鱼苗培育:葛氏鲈塘鳢鱼苗早期采用室内水泥池培育,水温控制在17℃,初孵仔鱼放苗密度为2-4万尾/m2,在放苗的同时,接种小球藻和轮虫,密度为小球藻30-40万个/毫升和轮虫5-15个/毫升,仔鱼开口摄食后,开口饵料采用人工投喂用80目筛绢过滤小型浮游生物,每天投喂一次,孵化后第7天起投喂适量的轮虫和桡足类、裸腹蚤幼体,每日投1-2次。
地址 111000 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卫国路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