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有自动保护和报警功能的墨斗电机驱动电路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保护和报警功能的墨斗电机驱动电路结构,包括控制信号隔离输入电路,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驱动电流检测和控制电路,报警信号隔离输出电路。其中控制信号隔离输入电路由光电耦合器、限流电阻、偏置电阻构成,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由两对连接成推挽模式的晶体管构成,驱动电流检测和控制电路由采样电阻和保护控制晶体管构成,报警信号隔离输出电路由限流电阻、灵敏度控制电阻、光电耦合器构成。
申请公布号 CN201478812U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5.19
申请号 CN200920208658.6 申请日期 2009.08.31
申请人 上海闻江电气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郁文豪
分类号 H02H9/02(2006.01)I;B41F33/10(2006.01)I 主分类号 H02H9/02(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代理人 孙景宜
主权项 具有自动保护和报警功能的墨斗电机驱动电路结构,该电路包括A相上臂驱动管(V1)、A相下臂驱动管(V3)、B相上臂驱动管(V2)、B相下臂驱动管(V4)、A相上臂偏置电阻(R1)、A相下臂偏置电阻(R3)、B相上臂偏置电阻(R2)、B相下臂偏置电阻(R4)、A相续流二极管(D1)、B相续流二极管(D2)、A相隔离二极管(D3)、B相隔离二极管(D4)、A相控制信号限流电阻(R5)、B相控制信号限流电阻(R6)、A相输入耦合器(OP1)、B相输入耦合器(OP2)、电流采样电阻(R9)、保护控制晶体管(V5)、报警输出灵敏度控制电阻(R7)、报警输出限流电阻(R10)、报警输出耦合器(OP3);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上臂驱动管(V1)的集电极、A相续流二极管(D1)的流出端、A相偏置电阻(R1)的一端分别连接于驱动电源的正端(VDD);所述B相上臂驱动管(V2)的集电极、B相续流二极管(D2)的流出端、B相偏置电阻(R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驱动电源的正端(VDD);所述报警输出限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于驱动电源的正端(VDD);所述A相上臂驱动管(V1)的基极、A相下臂驱动管(V3)的基极、A相偏置电阻(R1)的另一端、A相下臂偏置电阻(R3)的一端、A相隔离二极管(D3)的流入端分别连接于A相输入耦合器(OP1)的集电极;所述B相上臂驱动管(V2)的基极、B相下臂驱动管(V4)的基极、B相偏置电阻(R2)的另一端、B相下臂偏置电阻(R4)的一端、B相隔离二极管(D4)的流入端分别连接于B相输入耦合器(OP2)的集电极;所述A相输入耦合器(OP1)的A端连接于控制限流电阻(R5)的一端;A相控制信号控制限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控制电源的正端(VCC);A相输入耦合器(OP1)的K端作为控制信号(IN1)的输入端子;所述B相输入耦合器(OP2)的A端连接于控制限流电阻(R6)的一端;B相控制信号控制限流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于控制电源的正端(VCC);B相输入耦合器(OP2)的K端作为控制信号(IN2)的输入端子;所述A相输入耦合器(OP1)的发射极、B相输入耦合器(OP2)的发射极、保护控制晶体管(V5)的发射极以及采样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驱动电源的负端(VEE);所述A相下臂驱动管(V3)的集电极、A相下臂偏置电阻(R3)的另一端、A相续流二极管(D1)的流入端、分别连接于A相上臂驱动管(V1)的发射极形成第一驱动输出端(OUT1);所述B相下臂驱动管(V4)的集电极、B相下臂偏置电阻(R4)的另一端、B相续流二极管(D2)的流入端、分别连接于B相上臂驱动管(V2)的发射极形成第二驱动输出端(OUT2)所述墨斗电机(M)跨接于第一驱动输出端(OUT1)和第二驱动输出端(OUT2)之间;所述A相下臂驱动管(V3)的发射极、B相的下臂驱动管(V4)的发射极、保护控制晶体管(V5)的基级分别连接于采样电阻(R9)的一端;所述输出灵敏度控制电阻(R7)的一端、报警输出耦合器(OP3)的K端分别连接于保护控制晶体管(V5)的集电极;所述输出耦合器(OP3)的A端、输出灵敏度控制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输出限流电阻(R10)的另一端;所述报警输出耦合器(OP3)的集电极作为报警输出端子,发射极连接于控制信号地(GND)。
地址 201700 上海市青浦区盈秀路251号-1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