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工艺、其配方及隧道式发酵房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工艺、其配方及隧道式发酵房,本发明的培养料的配方如下:干草料3800-4200份、干牛粪1500-2500份、水11000-12000份、复合肥25-35份、尿素25-35份、氯化钾25-35份、过磷酸钙75-85份、石膏粉90-110份、石灰粉90-110份、菜籽饼45-55份。本发明具有节能降耗、节约人力资源的特点,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采用本发明工艺的蘑菇培养料栽培出的蘑菇产量可提高15-20%。既为生产无公害食品奠定了基础,又可为出口创汇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可一次性大批量生产供应30公里范围内的菇民生产使用,产品安全可靠。
申请公布号 CN10163833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2.03
申请号 CN200910303678.6 申请日期 2009.06.25
申请人 闽侯县大春农科贸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叶大春 发明人 叶大春;刘建明
分类号 C05F17/00(2006.01)I 主分类号 C05F17/00(2006.01)I
代理机构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丁秀丽
主权项 1.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一)一次发酵(预发酵):(1)预堆、预湿:将新鲜的无霉变的草料,充分预湿,捞起预堆;牛粪提前3-5天碾碎过筛预湿,预堆时间1-2天;(2)建堆:清扫场地,在堆料场划出堆基,在堆基周围挖沟,使场地不积水,底层铺25-30cm厚的草料,然后交替铺上3-5cm厚的牛粪和15-25cm厚的草料,这样交替铺6-8层,一直堆到料堆高达1.6-1.8m。建堆要求扎边切墙,料堆边应基本垂直;顶层应保持牛粪厚层(5-6cm)覆盖,水分掌握在堆好后,料堆四周有少量水流出为准;建堆后3-5天进行翻堆;(3)翻堆:翻堆时应上、下、里、外、生料和熟料相对调位,把粪草充分抖松,干湿拌合均匀,按配方比例均匀加入除石灰粉之外的各种辅助材料按配方比例均匀加入;第一次翻堆:这次翻堆改变堆形,前后竖翻,堆宽为1.7-2m,堆高不变,长度不限,料堆中间设排气孔,排气孔间隔0.8-1m,翻堆时仍要浇足水分,水分掌握翻堆后料堆四周有少量粪水流出;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后4-5天,料温可达75-80℃,再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时,料堆宽度缩至1.5-1.7m,高度不变,长度不限,并在料堆中设排气孔,在翻堆时,应尽量抖松粪草,并均匀加入石灰粉;较干的地方补浇少量水,须防止浇水过多造成培养料酸臭腐烂现象;在进发酵房之前进行松料、均匀处理,调节水分,干湿料混合均匀,使料的干湿度均匀,然后可进行二次发酵;(二)二次发酵:二次发酵在发酵房中进行;培养料进房后,关闭门窗,进行巴氏消毒,让其自热、加热升温到60-80℃,保持24-30小时后,排气通风降温,使料温控制在48-52℃,进行控温培养草料中的放线菌,时间130-150小时;每天通风一次10-30分钟,以便于将室内的有害气体排放充分;每座发酵房可采用蒸汽发生炉从发酵房的上方以及通风区进行通气加热。
地址 350107福建省闽侯县竹岐乡榕东村3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