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预应力抗拔锚桩及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应力抗拔锚桩及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水泥搅拌桩施工;(2)预钻孔,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毕后立即下放小孔径钻具进行预钻,钻具喷射泥浆,钻具在搅拌桩中心充分搅拌;(3)锚孔钻进,锚杆钻机在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毕12~14h后钻进,钻进速度为200mm/min;(4)洗孔;(5)锚杆下孔;(6)注浆,第一次注浆量以注满孔为准,充盈系数达1.2以上;待第一次注浆体初凝强度达5.0MPa后,即可用高压注浆管进行第二次高压注浆;(7)张拉锁定,采用二次张拉法;(8)穿锚;(9)封锚;(10)防腐处理。本发明实用性强,社会效益好。
申请公布号 CN101619574A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1.06
申请号 CN200910161845.8 申请日期 2009.07.28
申请人 朱奎 发明人 朱奎
分类号 E02D5/54(2006.01)I;E02D5/58(2006.01)I;E02D31/12(2006.01)I;C04B28/00(2006.01)I 主分类号 E02D5/5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预应力抗拔锚桩及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水泥搅拌桩施工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程序如下:钻机就位→下钻喷浆→提升搅拌→重复下钻喷浆→重复提升搅拌→重复下钻1/3桩长喷浆→重复提升搅拌→钻机移位。(2)预钻孔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毕后立即下放小孔径钻具进行预钻,钻具喷射泥浆,钻具在搅拌桩中心充分搅拌。(3)锚孔钻进锚杆钻机在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毕12~14h后钻进,钻进速度为200mm/min。(4)洗孔将连接空压机的管子插入孔底,由下往上反复冲洗。同时不断补充清水,使孔内泥浆相对密度小于1.05,孔内沉渣厚度小于300mm。(5)锚杆下孔锚杆底端为锁锚形式,锚杆按间距2m安装一固定中心支架,并用铁丝绑扎牢靠。钢绞线采用人工安放,必要时借助手动葫芦下放。(6)注浆第一次注浆量以注满孔为准,充盈系数达1.2以上。待第一次注浆体初凝强度达5.0MPa后,即可用高压注浆管进行第二次高压注浆。锚固段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将注浆管插入到距孔底500mm处,用压浆泵将水泥浆通入注浆管注入孔底,水泥浆从钻孔底口向外依次充满并将孔内空气压出。(7)张拉锁定采用二次张拉法,第一次张拉控制值为10%~20%,用单锚机对称张拉,压稳锚座、承压板、拉紧钢绞线。待每根钢绞线张拉完第一次后,再进行第二次张拉,每次张拉应分级进行,每次荷载分别为钢绞线设计拉力的0.25、0.5、0.75、1.0、1.1倍,除最后一级须稳定10~20min外,其余每级需要稳定5min,并分别记录每一级钢绞线的伸长量,在每一次稳定时间里必须测量锚头位移三次,待钢绞线预应力没有明显衰减时再进行锁定。(8)穿锚将锚墩外钢绞线的PVC外套剥掉,把钢绞线上的黄油用棉纱擦干净。将钢绞线按周边序和中心序理出,穿入锚板,套上夹片,钢绞线应对称或均匀分布在锚板上。(9)封锚使用砂轮切割机切除多余的钢绞线,锚具外留存100mm。用保护套加黄油保护好外露钢绞线。(10)防腐处理锚杆头外露钢绞线用防腐树脂封闭,承压板用防锈漆及沥青材料涂刷,进行防锈、防腐处理。对定中中心装置、定位架等要外涂防锈漆。
地址 325000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景山组团11幢3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