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与模组的组合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M364351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9.01
申请号 TW097221376 申请日期 2008.11.28
申请人 台湾莫仕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县淡水镇下圭柔山100号之3;摩勒克斯公司 MOLEX INCORPORATED 美国 发明人 纪永良
分类号 H01R4/28 (2006.01) 主分类号 H01R4/28 (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具有一底壁及四个由该底壁周侧往上延伸的侧壁,该底壁及该等侧壁共同界定一容置槽,且各该侧壁设有一排端子槽;及四排导电端子,各该排导电端子对应设于该绝缘壳体之一侧壁的该排端子槽中,其中位于左右两端侧的导电端子至少一者为侧接触式端子,而其他导电端子皆为底接触式端子,该侧接触式端子具有一凸伸于该容置槽中并位于该侧壁处的接触部,各该底接触式端子具有一凸伸于该容置槽中并位于该底壁处的接触部。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电连接器,其中,各该排导电端子中,只有其中一端侧是侧接触式端子,而其他导电端子皆为底接触式端子。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电连接器,其中,设于两相邻侧壁的各该侧接触式端子位于该容置槽的同一角落,设于另两相邻侧壁的各该侧接触式端子位于该容置槽的另一角落,且两角落分别位于对角线两端。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电连接器,其中,各该排导电端子中位于两端侧者为侧接触式端子,而其他导电端子皆为底接触式端子。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3或4项所述之电连接器,其中,各该侧接触式端子还具有一直立地固设于各该侧壁端子槽内的固定部、一由该固定部上端反折往下延伸并连接该接触部的弹性臂,及一由该固定部下端往下弯折延伸的导接部;各该底接触式端子还具有一直立地固设于各该侧壁端子槽内的固定部、一由该固定部上端反折往下延伸至该底壁处再弯折斜上延伸并连接该接触部的弹性臂,及一由该固定部下端往下弯折延伸的导接部。6.一种电连接器与模组的组合,包含:一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具有一底壁及四个由该底壁周侧往上延伸的侧壁,该底壁及该等侧壁共同界定一容置槽,且各该侧壁设有一排端子槽;及四排导电端子,各该排导电端子对应设于该绝缘壳体之一侧壁的该排端子槽中,其中位于左右两端侧的导电端子至少一者为侧接触式端子,而其他导电端子皆为底接触式端子,该侧接触式端子具有一凸伸于该容置槽中并位于该侧壁处的接触部,各该底接触式端子具有一凸伸于该容置槽中并位于该底壁处的接触部;及一模组,设于该绝缘壳体之容置槽中,具有一电路板,且该电路板之侧边设有多数个与各该侧接触式端子的接触部相对应的侧导接垫,而该电路板底面设有多数个与各该底接触式端子的接触部相对应的底导接垫,藉由该等侧导接垫及底导接垫与该等接触部相接触,使该模组与该电连接器电连接。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电连接器与模组的组合,其中,各该排导电端子中,只有其中一端侧是侧接触式端子,而其他导电端子皆为底接触式端子。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电连接器与模组的组合,其中,设于两相邻侧壁的各该侧接触式端子位于该容置槽的同一角落,设于另两相邻侧壁的各该侧接触式端子位于该容置槽的另一角落,且两角落分别位于对角线两端。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电连接器与模组的组合,其中,各该排导电端子中位于两端侧者为侧接触式端子,而其他导电端子皆为底接触式端子。1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7、8或9项所述之电连接器与模组的组合,其中,各该侧接触式端子还具有一直立地固设于各该侧壁端子槽内的固定部、一由该固定部上端反折往下延伸并连接该接触部的弹性臂,及一由该固定部下端往下弯折延伸的导接部;各该底接触式端子还具有一直立地固设于各该侧壁端子槽内的固定部、一由该固定部上端反折往下延伸至该底壁处再弯折斜上延伸并连接该接触部的弹性臂,及一由该固定部下端往下弯折延伸的导接部。图式简单说明: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习知的电连接器与模组的组合;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另一习知的电连接器与模组的组合;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新型电连接器与模组的组合之第一较佳实施例;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图5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之导电端子的位置;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模组之侧导接垫与底导接垫的位置;图7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新型电连接器与模组的组合之第二较佳实施例;图8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图9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之导电端子的位置;及图10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模组之侧导接垫与底导接垫的位置。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