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双驱动结构自行车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M363437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8.21
申请号 TW098203622 申请日期 2009.03.10
申请人 赖中生 高雄县美浓镇吉洋街30之11号 发明人 赖中生
分类号 B62K3/00 (2006.01) 主分类号 B62K3/00 (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简靖峰 台中市南屯区文心路1段73号4楼之2
主权项 1.一种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包括:一前轮驱动单元,系装设于自行车上双手可适当操控之位置,其系由一主动轮、一惰轮、一连接条、二从动轮、二棘轮、一输出轴及一输出轮所构成,其中该主动轮与该惰轮设置于同一轴上,该二从动轮系分别与该二棘轮结合并与该输出轮同设于输出轴上,该主动轮、惰轮与二从动轮间系以该连接条连接;以及一后轮驱动单元,系装设于自行车上双脚可适当操控之位置,其系由二摆动杆、二传动轮、二棘轮、一惰轮轴、二惰轮、一连接条、一输出轴及一输出轮所构成,该传动轮系与该棘轮结合,并与该输出轮同设于输出轴上,该输出轮并与自行车后轮相连接,该二惰轮系同设于该惰轮轴上,并由一连接条与该二传动轮连接,使该二传动轮能以前后相反的方向互相转动。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其中该前轮驱动单元之输出轮系与自行车之前轮轴连结,供带动前轮转动。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其中该前轮驱动单元之主动轮系固设于一操控把手上,该惰轮则活动设置于其一侧,在推动操控把手向前操作该主动轮转动时,藉连接条作用带动其中一从动轮向前转动并藉棘轮作用带动该输出轮向前转动,此时另一从动轮则因棘轮作用向后呈一空转状态,而在拉动操控把手向后操作该主动轮转动时,藉连接条作用使该二从动轮转动方向互换,因此该操控把手前后作动皆可使输出轮向前转动。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其中该前轮驱动单元之主动轮、惰轮与从动轮系为皮带轮。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其中该前轮驱动单元之主动轮、惰轮与从动轮系为链轮。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其中该前轮驱动单元之连接条系为皮带或钢索。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其中该前轮驱动单元之连接条系为链条。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其中该二摆动杆系相对设置于二传动轮之侧边,且其末端设置有供左右脚踩踏之踏板。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其中该二传动轮系藉由左右脚轮流踩踏该二摆动杆而转动,当其中一摆动杆向下时,带动与其同侧之传动轮向前转动,并藉棘轮作用带动输出轮向前转动,而另一摆动杆因连接条作用向相反方向摆动,与其同侧之传动轮则因棘轮作用向后空转,因此当左右脚轮流踩踏该摆动杆时,藉连接条作用使该二摆动杆带动该二传动轮以相反方向互相转动,并令该输出轮皆向前转动。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其中该后轮驱动单元之传动轮系为链轮。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其中该后轮驱动单元之传动轮系为皮带轮。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其中该输出轮系为链轮。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其中该输出轮系为多速链轮。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其中该后轮驱动单元之连接条系为全链条。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其中该后轮驱动单元之连接条系为全皮带或全钢索。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驱动结构自行车,其中该后轮驱动单元之连接条系为一半链条、一半皮带或钢索。图式简单说明:图一为本创作双驱动结构自行车之立体组合示意图;图二为该双驱动结构自行车之侧面作动方式示意图;图三为该双驱动结构自行车之后轮驱动单元立体组合示意图;以及图四为该双驱动结构自行车之前轮驱动单元立体组合示意图。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