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富铜酵母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铜酵母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制备耐高铜的酵母菌种:将不同生化特性酵母菌种在梯度铜浓度的培养基中培养,存活率最大的作为待诱变菌种;将待诱变菌种接种到硫酸二乙脂的培养基上进行诱变;将诱变的菌株接种到梯度铜浓度的培养基中培养,收集菌液、过滤、烘干,将生物量和铜含量同时高于平均值的诱变菌种作为耐高铜的酵母菌种。然后利用耐高铜的酵母菌种制备富铜酵母:斜面菌种培养→一级液体种子培养→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发酵罐培养→分离干燥→粉碎→富铜酵母产品。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富铜酵母添加剂,大大提高铜在动物机体吸收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水产动物等的补铜。
申请公布号 CN101508961A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8.19
申请号 CN200910096744.7 申请日期 2009.03.16
申请人 浙江大学 发明人 冯杰;马文强
分类号 C12N1/16(2006.01)I;A23K1/16(2006.01)I;C12R1/645(2006.01)N 主分类号 C12N1/16(2006.01)I
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杜 军
主权项 1、一种富铜酵母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耐高铜的酵母菌种,然后利用耐高铜的酵母菌种制备富铜酵母,其特征在于:制备耐高铜的酵母菌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 选取不同生化特性的酵母菌种,将各酵母菌种分别接种到10~200μg/ml梯度铜浓度的培养基中培养20~45h,将存活率最大的酵母菌种作为待诱变菌种;步骤b. 将待诱变菌种接种到硫酸二乙脂的培养基上进行诱变,形成诱变菌种;步骤c. 将诱变的菌株进行分离筛选,接种到10~200μg/ml梯度铜浓度的培养基中培养20~45h,将培养后的菌液收集、过滤、烘干,称量并检测其铜含量,将生物量和铜含量同时具备高于平均值的诱变菌种作为耐高铜的酵母菌种;步骤a和c中培养基的培养条件:总糖含量5~20%,铜离子含量10~200μg/ml,pH值4.0~7.0,培养温度25~36°C,氮源为尿素、硝酸铵、硫酸铵和磷酸氢氨中的一种或几种,磷源为植酸钙、磷酸氢氨、磷酸氢二氨、磷酸氢二钾中的一种或几种,铜离子来源于硫酸铜、硝酸铜、醋酸铜或氯化铜;利用耐高铜的酵母菌种制备富铜酵母的方法是:斜面菌种培养→一级液体种子培养→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发酵罐培养→分离干燥→粉碎→富铜酵母产品;1)斜面菌种培养:富铜酵母菌种接种于糖含量5~20%,含铜量10~200μg/ml,pH值4.0~7.0的麦芽汁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温度25~36°C,培养20~45h;2)一级液体种子培养:将斜面酵母菌种接种于50个装有250ml糖含量5~20%,含铜量10~200μg/ml,pH值4.0~7.0的麦芽汁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培养温度25~36°C,培养20~45h;3)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将一级液体种子培养液接种于装有50~100L糖含量5~20%,含铜量10~200μg/ml,pH值4.0~7.0的麦芽汁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培养温度25~36°C,培养20~45h;4)发酵罐培养:将二级液体种子培养液接种于装有1000~2000L糖含量5~20%,含铜量10~200μg/ml,pH值4.0~7.0的麦芽汁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培养温度25~36°C,铜分批次加入,培养20~45h;5)分离干燥:分离机分离,60~90°C烘干;6)粉碎:利用粉碎机粉碎,得到高铜含量富铜酵母;其中铜离子来源于硫酸铜、硝酸铜、醋酸铜或氯化铜。
地址 310027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