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建立软件需求模型的方法
摘要 一种建立软件需求模型的方法,包括为问题域标识和定义视点;为每一个与待开发软件系统相关的视点建立场景;使用行为描述语言建立系统需求模型;检测所有的视点;若检测结果为发现问题则修改相应的场景行为模型或视点行为模型并返回重复检测,直到每个视点都检测结果通过;若检测结果通过,综合所有视点行为模型得到最终系统需求模型并输出。本发明通过使用场景和视点技术,能够为复杂软件系统的建立高质量的需求模型,为自动检测软件系统的需求是否正确和完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够兼容一些其它的建模方法和技术,具有较好的广泛性和实用性。
申请公布号 CN101464796A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6.24
申请号 CN200810237469.1 申请日期 2008.12.29
申请人 武汉大学 发明人 毋国庆;姚昱;袁梦霆;万黎;肖晶
分类号 G06F9/44(2006.01)I 主分类号 G06F9/44(2006.01)I
代理机构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严 彦;冯卫平
主权项 1. 一种建立软件需求模型的方法,用于针对用户所确定待开发软件系统的问题域的边界和范围,建立软件需求模型,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问题域标识和定义视点,所述视点是一个视点源根据其关注点和问题域而提出的需求信息的集合;所述标识和定义视点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 1,分析并确定出问题域中存在的需求源作为视点源;步骤1. 2,确定每个视点源对问题域的关注点;步骤1. 3,根据关注点创建视点;步骤2,为步骤1中定义的每一个与待开发软件系统相关的视点建立场景,具体步骤如下:步骤2. 1,提取用户用自然语言描述的需求并收录到视点中,分析用自然语言描述的需求,确定其中的所有动作和动作的主客体,然后将动作及相应的主客体一起视为待开发软件系统中的行为;步骤2. 2,分析步骤2.1所得的所有行为,并从中筛选出与待开发软件系统密切相关的有效行为;步骤2. 3,分析有效行为间的执行关系,执行关系为顺序、并行、确定选择或非确定选择;步骤2. 4,将步骤2.2所得的所有有效行为按其间的执行关系构成有序的行为系列,从而构建出视点中的场景;步骤3,使用行为描述语言建立系统需求模型,具体步骤如下:步骤3. 1,对于视点中的每一个场景,用行为描述语言将其中的每个有效行为描述为原子行为;即设某个场景中包含n个有效行为,描述所得n个原子行为表达为原子行为标识1:原子行为定义1;原子行为标识2:原子行为定义2;原子行为标识n:原子行为定义n;步骤3. 2,根据场景中有效行为间的关系,用行为描述语言将场景中所有原子行为联结成场景行为表达式,从而构成场景行为模型;即设某个场景中包含n个有效行为,场景行为表达式=场景中所有的n个原子行为及其原子行为间的关系;步骤3. 3,对于每一个视点,根据视点中所有场景间的关系,将视点中所有场景行为模型联结成视点行为表达式,从而构成视点行为模型,视点行为表达式=视点中所有场景行为表达式及其场景间的关系;所有视点行为模型构成初始的系统需求模型;步骤4,检测系统需求模型,具体步骤如下:步骤4. 1,检测每个视点中所有场景的原子行为定义的正确性;步骤4. 2,检测场景行为表达式的合法性,以及场景内所有原子行为之间的连续性和同一视点内场景行为模型间行为输入/出的一致性;步骤4. 3,检测每个视点行为表达式的合法性和所有视点行为模型间行为输入/出的一致性;步骤4. 4,显示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为发现问题则修改相应的场景行为模型或视点行为模型,并返回重复步骤4.1~步骤4.3的检测,直到每个视点都检测结果通过;若检测结果通过,综合所有视点行为模型得到最终的系统需求模型并输出。
地址 430072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