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通过均相催化制备取代二甲基(3-芳基丁基)胺化合物的方法
摘要 在均相催化剂的存在下可以将式(II)的化合物,氢化成相应的丁烷衍生物,所述催化剂包括含有选自Rh、Ir和Ru金属金属盐或络合物,所述金属盐或络合物优选含有二膦配体,另外,当R<SUP>2</SUP>和R<SUP>3</SUP>之一不为H原子且二膦配体为手性时,获得了优良的光学产量。
申请公布号 CN101351441A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1.21
申请号 CN200680050258.6 申请日期 2006.10.30
申请人 格吕伦塔尔有限公司 发明人 W·赫尔;M·克格尔;H·巴施曼;F·斯平德勒;D·赫勒;H·-J·德雷克斯勒
分类号 C07C213/08(2006.01);C07C217/62(2006.01) 主分类号 C07C213/08(2006.01)
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温宏艳;李连涛
主权项 1.制备至少一种通式III的取代二甲基(3-芳基丁基)胺化合物的方法<img file="A2006800502580002C1.GIF" wi="758" he="509" />其中R<sup>1</sup>、R<sup>1</sup>′、R<sup>2</sup>、R<sup>3</sup>各自相互独立地表示-H或-C<sub>1-5</sub>-烷基,R<sup>4</sup>、R<sup>4</sup>′、R<sup>5</sup>、R<sup>5</sup>′、R<sup>6</sup>相同或不同,均表示-H、-OH、-C<sub>1-4</sub>-烷基、-O-C<sub>1-4</sub>-烷基、部分氟代或全氟代-C<sub>1-4</sub>-烷基、部分氟代或全氟代-O-C<sub>1-4</sub>-烷基、其中n为1、2或3的-O-(CH<sub>2</sub>)<sub>n</sub>-苯基、F、Cl或OR<sup>8</sup>,或两个相邻的基团R<sup>4</sup>和R<sup>5</sup>、R<sup>5</sup>和R<sup>6</sup>、R<sup>6</sup>和R<sup>5</sup>′或R<sup>5</sup>′和R<sup>4</sup>′表示作为环的一部分的-OCH=CHO-、-CH=C(R<sup>9</sup>)-O-、-CH=C(R<sup>9</sup>)-S-或-CH=CH-C(OR<sup>10</sup>)=CH-基,条件是其它特定基团R<sup>6</sup>、R<sup>5</sup>和R<sup>4</sup>′、R<sup>4</sup>、R<sup>5</sup>′和R<sup>6</sup>′、R<sup>4</sup>、R<sup>5</sup>和R<sup>4</sup>′或R<sup>4</sup>、R<sup>5</sup>和R<sup>6</sup>如上定义,R<sup>8</sup>表示-CO-C<sub>1-5</sub>-烷基、-PO(O-C<sub>1-4</sub>-烷基)<sub>2</sub>、-CO-C<sub>6</sub>H<sub>4</sub>-R<sup>11</sup>、-CO(O-C<sub>1-5</sub>-烷基)、-CO-CHR<sup>12</sup>-NHR<sup>13</sup>、-CO-NH-C<sub>6</sub>H<sub>3</sub>-(R<sup>14</sup>)<sub>2</sub>或未取代或取代的吡啶基、噻吩基、噻唑基或苯基,R<sup>9</sup>表示-H或-C<sub>1-4</sub>-烷基,R<sup>10</sup>表示-H或-C<sub>1-3</sub>-烷基,R<sup>11</sup>表示邻位的-OC(O)-C<sub>1-3</sub>-烷基,或间位或对位的-CH<sub>2</sub>-N-(R<sup>15</sup>)<sub>2</sub>,其中每种情况中R<sup>15</sup>均表示-C<sub>1-4</sub>-烷基或两个基团R<sup>15</sup>与桥氮原子一起形成4-吗啉代基,R<sup>12</sup>和R<sup>13</sup>相同或不同,均表示-H、-C<sub>1-6</sub>-烷基或-C<sub>3-8</sub>-环烷基,或R<sup>12</sup>和R<sup>13</sup>一起表示作为环的一部分的-(CH<sub>2</sub>)<sub>3-8</sub>,R<sup>14</sup>表示-H、-OH、-C<sub>1-7</sub>-烷基、部分氟代或全氟代-C<sub>1-7</sub>-烷基、-OC<sub>1-7</sub>-烷基、苯基、-O-芳基、-F或-Cl,条件是基团R<sup>14</sup>相同或不同,该化合物在每种情况下,均为其纯立体异构体特别是对映异构体或非对映异构体、其外消旋体中之一的形式,或为任意期望混合比的立体异构体特别是对映异构体或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形式,任选地为盐、溶剂合物形式或为盐和溶剂合物形式,特征在于使通式II的取代二甲基(3-芳基-丁-3-烯基)胺化合物,在氢和作为均相催化剂的选自铱、铑和钌的金属的可溶金属盐或金属络合物的存在下反应,形成通式III的化合物,<img file="A2006800502580003C1.GIF" wi="722" he="504" />其中基团R<sup>1</sup>、R<sup>1</sup>′、R<sup>2</sup>、R<sup>3</sup>、R<sup>4</sup>、R<sup>4</sup>′、R<sup>5</sup>、R<sup>5</sup>′和R<sup>6</sup>各自如上定义,所述通式II的取代二甲基(3-芳基-丁-3-烯基)胺化合物在每种情况下,为外消旋体、纯对映异构体、任意期望混合比的对映异构体混合物、Z或E异构体或任意期望混合比的Z或E异构体混合物、盐或溶剂合物的形式。
地址 德国阿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