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仿生催化氧气氧化噻吩类化合物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催化氧化脱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仿生催化氧化噻吩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是仿生催化剂的结构如通式I、II所示:其中:M=Fe、Co或Mn;R<SUB>1</SUB>=NO<SUB>2</SUB>、NH<SUB>2</SUB>、Cl、F、SOH<SUB>3</SUB>或H;R<SUB>2</SUB>=NO<SUB>2</SUB>、NH<SUB>2</SUB>、Cl、F、SOH<SUB>3</SUB>或H;R<SUB>3</SUB>=NO<SUB>2</SUB>、NH<SUB>2</SUB>、Cl、F、SOH<SUB>3</SUB>或H;R<SUB>4</SUB>=NO<SUB>2</SUB>、NH<SUB>2</SUB>、Cl、F、SOH<SUB>3</SUB>或H;R<SUB>5</SUB>=NO<SUB>2</SUB>、NH<SUB>2</SUB>、Cl、F、SOH<SUB>3</SUB>或H。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以金属酞菁类和金属卟啉类化合物为催化剂,可以实现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地传递、活化氧分子,催化氧化有机物。此反应体系不需要加入共氧剂,不腐蚀油品且对环境友好,催化剂用量小,可回收利用,使成本降低,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不高,而且可实现油品的深度脱硫。
申请公布号 CN101301627A 申请公布日期 2008.11.12
申请号 CN200810011859.7 申请日期 2008.06.13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 周新锐;张珊珊;李娟
分类号 B01J31/22(2006.01);B01J31/28(2006.01);B01J31/32(2006.01);C07C7/173(2006.01);C07C13/50(2006.01);C07B63/02(2006.01) 主分类号 B01J31/22(2006.01)
代理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代理人 侯明远
主权项 1.一种仿生催化氧气氧化噻吩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是选用具有通式(I)结构的金属酞菁或通式(II)结构的金属卟啉作为催化剂;<img file="A2008100118590002C1.GIF" wi="785" he="1670" />通式(I)、(II)中,M为过渡金属,M=Fe、Co或Mn;R<sub>1</sub>=NO<sub>2</sub>、NH<sub>2</sub>、Cl、F、SOH<sub>3</sub>或H;R<sub>2</sub>=NO<sub>2</sub>、NH<sub>2</sub>、Cl、F、SOH<sub>3</sub>或H;R<sub>3</sub>=NO<sub>2</sub>、NH<sub>2</sub>、Cl、F、SOH<sub>3</sub>或H;R<sub>4</sub>=NO<sub>2</sub>、NH<sub>2</sub>、Cl、F SOH<sub>3</sub>或H;R<sub>5</sub>=NO<sub>2</sub>、NH<sub>2</sub>、Cl、F、SOH<sub>3</sub>或H;催化剂的用量与反应体系总重量的百分比为0.01%~1%,以C<sub>6</sub>~C<sub>20</sub>烃类化合物为溶剂,通入0.1MPa~5MPa的氧气,反应温度为80℃~180℃,反应时间为1h~12h。
地址 116024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