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连续式玻璃模造成形系统
摘要 一种连续式玻璃模造成形系统,包含一具有一第一、二入替口的成形室、一对应该第一入替口而设置于该成形室内的第一入替站、一对应该第二入替口而设置于该成形室内的第二入替站、依序设置于该成形室内的至少一第一加热站、至少一第一加压站、一第一冷却站,及一包括至少一具有一上、下模组、一中套筒的成形单元的成形装置,当该上、下模组在第一入替站时,该中套筒可承托该玻璃硝材自该成形室外经该第一入替口而组接于该上、下模组之间,当该成形单元依序移动时,该玻璃硝材可被加压成形为一玻璃镜片,而当该成形单元移动至该第二入替站时,该中套筒可承托该玻璃镜片而经该第二入替口被移出该成形室。
申请公布号 TWI297330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6.01
申请号 TW093123910 申请日期 2004.08.10
申请人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孟坤
分类号 C03B11/05(2006.01) 主分类号 C03B11/05(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连续式玻璃模造成形系统,包含: 一成形室,具有一第一入替口,及一第二入替口; 一第一入替站,是对应该第一入替口而设置于该成 形室内; 一第二入替站,是对应该第二入替口而设置于该成 形室内; 至少一第一加热站,是设置于该成形室内并介于该 第一、二入替站之间; 至少一第一加压站,是设置于该成形室内并介于该 第一加热站与该第二入替站之间; 一第一冷却站,是设置于该成形室内并介于该第一 加压站与该第二入替站之间;及 一成形装置,包括至少一成形单元,该成形单元具 有一下模组、一上模组,及一可拆卸地组接于该上 、下模组之间的中套筒,该中套筒具有一中筒壁, 及一由该中筒壁所围绕界定出的中内孔,该中筒壁 具有一沿径向朝内延伸而可承托一玻璃硝材的一 底面的第一承肩面,及一沿径向朝内延伸并高于该 第一承肩面而可承托一玻璃镜片的一底面的第二 承肩面,当该上、下模组在第一入替站时,该中套 筒可承托该玻璃硝材自该成形室外经该第一入替 口而组接于该上、下模组之间,当该成形单元从该 第一入替站移动至该第一加热站时,该第一加热站 可将该玻璃硝材加热软化,当该成形单元从该第一 加热站移动至该第一加压站时,该第一加压站可将 软化的该玻璃硝材加压成形为该玻璃镜片,当该成 形单元从该第一加压站移动至该第一冷却站时,该 第一冷却站可将该玻璃镜片冷却定形,当该成形单 元从该第一冷却站移动至该第二入替站时,该中套 筒可承托该玻璃镜片而经该第二入替口被移出该 成形室。 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形 系统,更包含至少一第二加热站、至少一第二加压 站,及一第二冷却站,该第二加热站是设置于该成 形室内并介于该第二、一入替站之间,该第二加压 站是设置于该成形室内并介于该第二加热站与该 第一入替站之间,该第二冷却站是设置于该成形室 内并介于该第二加压站与该第一入替站之间,该成 形装置更包括二可供更替并设置于该成形室的第 一、二入替口外的中套筒,其中一中套筒是对应该 第一入替站,另一中套筒是对应该第二入替站,当 该成形单元的中套筒连同该玻璃镜片在该第二入 替站经该第二入替口被移出该成形室时,对应该第 二入替站的中套筒可承托另一玻璃硝材而经该第 二入替口被移入该成形室,而组接于该上、下模组 之间,当该成形单元从该第二入替站移动至该第二 加热站时,该第二加热站可将该另一玻璃硝材加热 软化,当该成形单元从该第二加热站移动至该第二 加压站时,该第二加压站可将软化的该另一玻璃硝 材加压成形为另一玻璃镜片,当该成形单元从该第 二加压站移动至该第二冷却站时,该第二冷却站可 将该另一玻璃镜片冷却定形,当该成形单元从该第 二冷却站移动至该第一入替站时,该中套筒可承 托该另一玻璃镜片而经该第一入替口被移出该成 形室,而,对应该第一入替站的中套筒可承托另一 玻璃硝材而经该第一入替口被移入该成形室,而组 接于该上、下模组之间。 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形 系统,包含二第一加热站、二第一加压站、二第二 加热站,及二第二加压站。 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形 系统,其中,该成形装置包括数分别对应该第一、 二入替站、该等第一、二加热站、该等第一、二 加压站、该第一、二冷却站的成形单元,该等成形 单元是循环地从该第一入替站经该等第一加热站 、该等第一加压站、该第一冷却站移动至该第二 入替站,再从该第二入替站经该等第二加热站、该 等第二加压站、该第二冷却站移动至该第一入替 站。 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形 系统,更包含一设置于该成形室的第一入替口外的 第一夹取装置,及一设置于该成形室的第二入替口 外的第二夹取装置,当该成形单元连同该玻璃镜片 移动至该第二入替站时,该第二夹取装置可抓取对 应该第二入替站并承托有该另一玻璃硝材的中套 筒,并经该第二入替口移入该成形室内抓取在该第 二入替站的该中套筒,而将在第二入替站的该中套 筒连同该玻璃镜片移出该上、下模组之间,并将该 中套筒连同该另一玻璃硝材组接于该上、下模组 之间,然后再将该中套筒连同该玻璃镜片经该第二 入替口移出该成形室,而,当该成形单元连同该另 一玻璃镜片移动至该第一入替站时,该第一夹取装 置可抓取对应该第一入替站并承托有该另一玻璃 硝材的中套筒,并经该第一入替口移入该成形室内 抓取在该第一入替站的该中套筒,而将在第一入替 站的该中套筒连同该另一玻璃镜片移出该上、下 模组之间,并将该中套筒连同该另一玻璃硝材组接 于该上、下模组之间,然后再将该中套筒连同该另 一玻璃镜片经该第一入替口移出该成形室。 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形 系统,更包含一设置于该成形室的第一入替口外的 第一吸取装置,及一设置于该成形室的第二入替口 外的第二吸取装置,当该第二夹取装置在该第二入 替站将该中套筒连同该玻璃镜片经该第二入替口 移出该成形室后,该第二吸取装置可将该玻璃镜片 吸离该中套筒,再将另一玻璃硝材吸置于该中套筒 上,而,当该第一夹取装置在该第一入替站将该中 套筒连同该另一玻璃镜片经该第一入替口移出该 成形室后,该第一吸取装置可将该另一玻璃镜片吸 离该中套筒,再将另一玻璃硝材吸置于该中套筒上 。 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形 系统,更包含一可循环推动该等成形单元的推进装 置。 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形 系统,其中,该下模组具有一第一塑形面,及一环绕 该第一塑形面的第一抵接面,该上模组具有一朝向 该第一塑形面的第二塑形面,及一朝向该下模组的 第二抵接面,该中内孔具有一孔径小于该玻璃硝材 外径的第一孔径段、一孔径大于该玻璃镜片外径 的第二孔径段,及一连接于该第一、二孔径段之间 且孔径对应于该玻璃硝材外径的第三孔径段,该中 筒壁更具有一朝向该第一抵接面而可与该第一抵 接面抵接的第三抵接面,及一朝向该第二抵接面而 可与该第二抵接面抵接的第四抵接面,该中筒壁的 第一承肩面是界定于该第一、三孔径段之间而可 承托该玻璃硝材的底面,该中筒壁的第二承肩面是 界定于该第二、三孔径段之间而可承托该玻璃镜 片的底面,当该中套筒组接于该下模组上时,该第 三、一抵接面是互相抵接,且该第一塑形面是高于 该第二承肩面。 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形 系统,其中,该下模组更具有一下筒壁、一由该下 筒壁所围绕界定出的下内孔,及一套设于该下内孔 的下模仁,该第一塑形面是形成于该下模仁朝向该 上模组的顶端上,该第一抵接面是形成于该下筒壁 朝向该上模组的顶端上。 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形 系统,其中,该上模组更具有一上筒壁、一由该上 筒壁所围绕界定出的上内孔,及一套设于该上内孔 的上模仁,该上模仁可相对该上筒壁而在一远离该 下模仁的第一位置与一靠近该下模仁的第二位置 之间移动。 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 形系统,其中,该第二塑形面是形成于该上模仁朝 向该下模组的底端上,该第二抵接面是形成于该上 筒壁朝向该下模组的底端上。 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 形系统,其中,该中筒壁的第三、四抵接面是分别 形成于该中筒壁朝向该下、上模组的底、顶端上 。 13.一种连续式玻璃模造成形系统,包含: 一成形室,具有一入替口; 一第一入替站,是对应该入替口而设置于该成形室 内; 至少一第一加热站,是设置于该成形室内; 至少一第一加压站,是设置于该成形室内; 一第一冷却站,是设置于该成形室内;及 一成形装置,包括至少一成形单元,该成形单元具 有一下模组、一上模组,及一可拆卸地组接于该上 、下模组之间的中套筒,该中套筒具有一中筒壁, 及一由该中筒壁所围绕界定出的中内孔,该中筒壁 具有一沿径向朝内延伸而可承托一玻璃硝材的一 底面的第一承肩面,及一沿径向朝内延伸并高于该 第一承肩面而可承托一玻璃镜片的一底面的第二 承肩面,当该上、下模组在该第一入替站时,该中 套筒可承托该玻璃硝材自该成形室外经该入替口 而组接于该上、下模组之间,当该成形单元从该第 一入替站移动至该第一加热站时,该第一加热站可 将该玻璃硝材加热软化,当该成形单元从该第一加 热站移动至该第一加压站时,该第一加压站可将软 化的该玻璃硝材加压成形为该玻璃镜片,当该成形 单元从该第一加压站移动至该第一冷却站时,该第 一冷却站可将该玻璃镜片冷却定形,当该成形单元 从该第一冷却站移动至该第一入替站时,该中套筒 可承托该玻璃镜片而经该入替口被移出该成形室 。 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 形系统,其中,该下模组具有一第一塑形面,及一环 绕该第一塑形面的第一抵接面,该上模组具有一朝 向该第一塑形面的第二塑形面,及一朝向该下模组 的第二抵接面,该中内孔具有一孔径小于该玻璃硝 材外径的第一孔径段、一孔径大于该玻璃镜片外 径的第二孔径段,及一连接于该第一、二孔径段之 间且孔径对应于该玻璃硝材外径的第三孔径段,该 中筒壁更具有一朝向该第一抵接面而可与该第一 抵接面抵接的第三抵接面,及一朝向该第二抵接面 而可与该第二抵接面抵接的第四抵接面,该中筒壁 的第一承肩面是界定于该第一、三孔径段之间而 可承托该玻璃硝材的底面,该中筒壁的第二承肩面 是界定于该第二、三孔径段之间而可承托该玻璃 镜片的底面,当该中套筒组接于该下模组上时,该 第三、一抵接面是互相抵接,且该第一塑形面是高 于该第二承肩面。 1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 形系统,其中,该下模组更具有一下筒壁、一由该 下筒壁所围绕界定出的下内孔,及一套设于该下内 孔的下模仁,该第一塑形面是形成于该下模仁朝向 该上模组的顶端上,该第一抵接面是形成于该下筒 壁朝向该上模组的顶端上。 1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 形系统,其中,该上模组更具有一上筒壁、一由该 上筒壁所围绕界定出的上内孔,及一套设于该上内 孔的上模仁,该上模仁可相对该上筒壁而在一远离 该下模仁的第一位置与一靠近该下模仁的第二位 置之间移动。 1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 形系统,其中,该第二塑形面是形成于该上模仁朝 向该下模组的底端上,该第二抵接面是形成于该上 筒壁朝向该下模组的底端上。 1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 形系统,其中,该中筒壁的第三、四抵接面是分别 形成于该中筒壁朝向该下、上模组的底、顶端上 。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习知一种成形系统连续地生产玻璃镜片的示 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连续式玻璃模造成形系统一较佳实 施例的俯视配置示意图; 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 的一成形单元与一玻璃硝材的尺寸配合关系; 图5是图3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 的成形单元与一玻璃镜片的尺寸配合关系; 图6是图3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说明该玻璃硝材是 承托定位于该成形单元的一中套筒内; 图7是一类似图3的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 一、二夹取装置是移入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成形室 内,并分别抓取该等成形单元承托有该等玻璃镜片 的中套筒; 图8是一类似图7的视图,说明该第一、二夹取装置 是将该等成形单元承托有该等玻璃镜片的中套筒 抓取上移; 图9是图8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一类似图7的视图,说明该第一、二夹取装置 转动而将另一承托有该等玻璃硝材的中套筒移动 至该等成形单元的一上、下模组之间; 图11是一类似图7的视图,说明该第一、二夹取装置 下移而将承托有该等玻璃硝材的中套筒组接于该 等成形单元的下模组上;及 图12是一类似图7的视图,说明该第一、二夹取装置 抓取承托有该等玻璃镜片的中套筒并移出该成形 室。
地址 台中县潭子乡台中加工出口区南二路22之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