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窑体结构改良
摘要 一种窑体结构改良,包括窑体及窑车,窑体内形成烧制室,烧制室内设置二间隔墙,间隔墙区分二燃烧空间及一烧胚空间,烧胚空间具一入口,用以设置该窑车,而燃烧空间及烧胚空间互相导通,燃烧空间分别设置承托板,窑体并连接一烟囱,用以排放热气;而窑车面对烧胚空间入口设置,窑车具底座及窑门,窑车直线移动于烧胚空间,底座设置数个排气道入口,排气道入口导通于一排气道出口,排气道出口以面对烟囱设置,用以导通热气至烟囱,而窑门封设于窑体之烧胚空间入口,由此,窑体内的热对流较为均匀,温度分布平均。
申请公布号 TWM332824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5.21
申请号 TW096220503 申请日期 2007.12.03
申请人 林锦钟 发明人 林锦钟
分类号 F27B5/00(2006.01) 主分类号 F27B5/00(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田国健 台中市西区忠明南路497号17楼
主权项 1.一种窑体结构改良,其系包括一窑体及一相对于 该窑体移动之窑车,该窑体系以隔热材料设置而于 窑体内形成一烧制室,烧制室内左右二侧分别设置 一间隔墙,该烧制室被该二间隔墙区分二位于二侧 之燃烧空间及一位于中央之烧胚空间,该烧胚空间 并设置一入口,以供设置该窑车,而该二燃烧空间 及烧胚空间上侧系互相导通,以供热气流通,该二 燃烧空间内并分别水平设置一承托板,用以承托木 材,且该二承托板系分别具多数个通孔,以供木材 之灰烬落下;一烟囱,连接于该窑体,用以排放热气; 又,该窑体设置二燃料入口及二灰烬清除口,该二 燃料入口及该二灰烬清除口系分别对应于该二燃 烧空间设置,该二燃料入口系用以置入木材至燃烧 空间时通过,而该二灰烬清除口系用以移除该燃烧 空间的灰烬时通过;该窑车系以面对于该窑体烧胚 空间之入口设置,窑车并移动于该窑体烧胚空间之 一直线位置上,窑车具一底座及一连接底座之窑门 ,该底座顶面设置数个排气道入口,各排气道入口 导通于一排气道出口,排气道之出口以面对该烟囱 设置,用以自该排气道入口导通热气至烟囱,而该 窑门系可封设于该窑体之烧胚空间入口,用以封闭 该烧胚空间入口。 2.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窑体结构改良,其中 该二燃料入口及该二灰烬清除口系与该烧胚空间 之入口位于同一平面位置上。 3.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窑体结构改良,其中 该二燃料入口及该二灰烬清除口系与该烟囱位于 同一平面位置上。 4.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窑体结构改良,其中 该烟囱设置一隔板,隔板系自烟囱外侧插设于烟囱 之流道内,用以阻挡烟囱之流道,该烟囱并设置至 少一阻风口,阻风口系利用调整阻风口大小之方式 设置,用以调节窑体内之热量。 5.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窑体结构改良,其中 该窑体烧制室之燃烧空间分别接设一瓦斯管,瓦斯 管提供瓦斯至各该燃烧空间内,用以提供窑体内之 热量。 6.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窑体结构改良,其中 该窑体之烧胚空间内设置一对平行之轨道,轨道并 延伸于烧胚空间入口外侧,且该窑车底座之底面并 设置复数个轮子,各该轮子系以该对轨道所设之路 径呈直线移动,用以藉该窑体之窑门封住该窑体烧 胚空间之入口。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第2图系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燃烧空间及烧胚空间 的剖面示意图,用以说明木材燃烧所产生之热对流 路径; 第3图系本创作第2图中3-3线剖面示意图,用以说明 排气道及其排气路径; 第4图系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第5图系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后侧视图,用以说明 燃料入口及灰烬清除口相对于窑体之位置; 第6图系本创作第5图中之6-6线剖面示意图,用以说 明燃料入口及灰烬清除口相对于燃烧空间之位置; 第7图系习用窑体的立体示意图 第8图系习用窑车燃烧室的剖面示意图
地址 南投县埔里镇成功路13之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