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物品铸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系一种铸造一物品之方法,该物品具有一复合形状或具有一复合形状于其上。该方法包括提供一模型及将至少一模芯固接于该模型。一顺服性材料系环绕于该模型与该模芯而设置,以利于该顺服性材料内产生一针对于该模型与该模芯之互补形状。该模型被移除而该模芯留在该顺服性材料内。该模芯留有空隙,或为一中空形式,以用于一无法以知铸造方法形成之负向脱模。一模具接近于该成型之顺服性材料。一可硬化材料设置于该模具与该成型之顺服性材料之间,且进入该模芯。该可硬化材料被容许硬化及随后移除。一具有一复合形状或具有一与之一体成型之复合形状的铸件即形成。
申请公布号 TWI294801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3.21
申请号 TW094125259 申请日期 2005.07.26
申请人 台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挪伯多 里州
分类号 B22C7/02(2006.01);B22C9/04(2006.01) 主分类号 B22C7/02(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201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物品铸造方法,包含: 提供至少一模型(100及/或120); 将至少一模芯(106)固接于该等至少一模型(100及/或 120); 提供一环绕于该至少一模芯(106)与该等至少一模 型(100及/或120)之顺服性材料(126),以将该顺服性材 料(126)形成针对于该模芯(106)与该模型(100及/或120) 之至少一互补形结构(138); 从该顺服性材料(126)移除该等至少一模型(100及/或 120),且将该至少一模芯(106)至少一部分留在该顺服 性材料(126)内; 将至少一模具(142)接近于该互补形结构(138); 将一可硬化材料(160)设置于该至少一模具(142)与该 互补形结构(138)之间,及设置于该模芯(106)之至少 一部分内,以形成一铸件(162);及 令该可硬化材料(160)固化及随后从该模具(142)与该 模芯(106)移除该铸件(162),该铸件(162)具有一结构, 其形状系互补于该模芯(106)且与之一体成型。 2.如请求项1之方法,其中该模型具有一铸钟模型部 分(100)及一下模部分(120)。 3.如请求项2之方法,其中该模芯(106)系利用至少一 销(112)而固接于该铸钟模型部分(100),及其中该至 少一销(112)容许该模芯(106)相对于该铸钟模型部分 (100)而沿垂直方向移动,但是该销(112)阻止该模芯( 106)相对于该铸钟模型部分(100)而沿水平方向移动 。 4.如请求项3之方法,其中该模芯(106)界定一复合形 状,以利与该铸件(162)一体成型。 5.如请求项3之方法,其中该铸钟模型部分(100)连同 固接于此之该模芯(106)系位于一第一砂箱(118)内, 且该下模部分(120)系位于一第二砂箱(124)内。 6.如请求项5之方法,其中该第一砂箱(118)系以该顺 服性材料(126)填注及该第二砂箱(124)亦以该顺服性 材料(126)填注,且在该等二砂箱(118、124)内顺服性 材料(126)系被压缩。 7.如请求项6之方法,其中该铸钟模型部分(100)系从 该顺服性材料(126)移除,以容许该模芯(106)滑出该 至少一销(42)且仍在该顺服性材料(126)内。 8.如请求项7之方法,其中该可硬化材料(160)系一设 于该模芯(106)、及该模具(142)与该第一砂箱(118)及 该第二砂箱(124)之该顺服性材料(126)之间之一或多 通道(144、146)内之熔态金属。 9.如请求项8之方法,其中该模芯(106)系在该熔态金 属(160)设于其内部时仍维持其外形。 10.一种物品铸造方法,包含: 提供至少一模芯(106),其具有一复合形状之内部分( 110),系可移除地固接于至少一模型(100及/或120); 产生一砂模(138),其具有一针对于该模型(100及/或 120)与该模芯(106)之互补形状; 从该砂模(138)移除该模型(100及/或120),且将该模芯( 106)留在该砂模(138)内; 将一熔态金属(160)设置于该模芯(106)之该复合形状 之内部分(110)内及该砂模(138)内,以形成一铸件(162) ,该铸件具有一体成型之复合形状且互补于该模芯 (106)之该内部分之至少一部分(110);及 令该熔态金属(160)硬化及随后从该铸件(162)移除该 砂模(138)与该模芯(106)。 图式简单说明: 图1系本发明之一第一模型之一实施例侧视示意图 ; 图2系图1所示本发明之侧视示意图,且为一模心在 第一模型上之实施例; 图3系模心与第一模型在一第一砂箱内之侧视示意 图; 图4系一第二模型在一第二砂箱内之第二实施例侧 视示意图; 图5系以一顺服性材料填入第一砂箱内之侧视示意 图; 图6系以一顺服性材料填入第二砂箱内之侧视示意 图; 图7概略说明一压缩构件设于第一砂箱上方之侧视 图; 图8概略说明一压缩构件设于第二砂箱上方之侧视 图; 图9概略说明压缩构件接触于第一砂箱之侧视图; 图10概略说明压缩构件接触于第二砂箱之侧视图; 图11概略说明压缩构件移离于第一砂箱后之侧视 图; 图12概略说明压缩构件移离于第二砂箱后之侧视 图; 图13概略说明第一砂箱移离于第一模型后之侧视 图; 图14概略说明第二砂箱移离于第二模型后之侧视 图; 图15概略说明一模具定位于第二砂箱上方之侧视 图; 图16概略说明模具位于第二砂箱内之侧视图; 图17概略说明第一砂箱位于第二砂箱上方之侧视 图; 图18概略说明第一砂箱接近于第二砂箱之侧视图; 图19概略说明可硬化材料进入第一及第二砂箱之 侧视图; 图20概略说明可硬化材料位于第一及第二砂箱内 之侧视图; 图21概略说明至少一砂模芯移离于第一及第二砂 箱之侧视图; 图22概略说明一铸件与一接附之浇注系统之实施 例侧视图,且揭示一接附于铸件之复合形状;及 图23概略说明铸件之侧视图。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