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水边芦苇湿地的建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边芦苇湿地的建造方法,根据芦苇植物生态性与需求,在栽植前将芦苇根茎先进行低温活化并切成各带1个休眠芽的小节,于平均气温15~25℃的季节,按40~60cm的等间距栽植于用隔水畦与水体隔开并抽干的土壤基质上,待芦苇发芽成活后,逐渐恢复表面淹水层并撤去隔水畦。此后无需人工管理,通过根茎繁殖,1年内即达到芦苇植被的正常密度,并发挥抑制富营养化、净化水质的作用。本发明能快速,低成本的新建或重建水边芦苇湿地,芦苇的发芽率与成活率均在95%以上。建造的水边芦苇湿地不仅具有水质净化、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功能,还具有为生物提供栖息地,护岸,景观美化等多重功能。
申请公布号 CN100334933C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9.05
申请号 CN200510030769.9 申请日期 2005.10.27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吴德意;张葆华;李胤;查明;汪飞
分类号 A01B79/02(2006.01);A01B79/00(2006.01) 主分类号 A01B79/02(2006.01)
代理机构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毛翠莹
主权项 1、一种水边芦苇湿地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建立隔水畦将水边环境中常年最高水位低于1m的需要建立芦苇湿地的部分与水体隔开,并使用抽水机将该部分水抽干;2)在3月下旬采集带休眠芽、但尚未发芽的芦苇根茎,在2~6℃下活化3~10昼夜,然后切成小节,每小节带一个休眠芽;3)在平均气温为15~25℃的季节,按照40~60cm的等间距栽种芦苇根茎小节,使休眠芽位于地表以下1cm;4)待芦苇幼苗生长到大于20cm的高度,逐渐恢复淹水层,恢复水位时,须确保芦苇的最高生长点超过水面10cm;5)当芦苇生长点高于抽水前实际自然水位10cm以后,撤离隔水畦,使之恢复到自然淹水状况,此后,通过根茎自然繁殖,达到芦苇植被的正常密度,完成水边芦苇湿地的建造。
地址 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