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管夹自动组装机构造
摘要 本创作系在提供一种管夹自动组装机构造,其包含有马达,其轴杆上组设有主动轮,且该主动轮系藉由传动带而连结至传动轮上,并使该传动轮的轴心部能组设于支撑座之轴孔内的轴承内;而该传动轮的轴心部设有中空状的轴孔,且于该轴孔内形成至少有一平面部,以供连动杆能于传动轮之轴孔内滑动,且能使该连动杆跟着传动轮而转动;又,该连动杆的一端端面形成有多角形驱动部,且该连动杆的另一端则系组设固定于套座一端上,而该套座的另一端则可组设于作动阀之轴杆上,且使该套座与作动阀之轴杆间仅可形成自由相对的转动但无法作彼此间的前后相对移动;另,该机台系供马达、支撑座、作动阀、引导座及夹持机构组设于其上,且该引导座及作动阀能分别位于支撑座的不同侧,并使引导座之容置孔、支撑座之轴孔、传动轮之轴孔、连动杆及作动阀之轴杆能位于同一轴线上,以藉由马达轴杆的转动及作动阀轴杆的水平移动而迫使连动杆呈边转动边移动的现象,进而能达到自动快速的将螺栓锁入固定于壳体内者。
申请公布号 TWM317301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8.21
申请号 TW096204596 申请日期 2007.03.21
申请人 施朝琴 发明人 施朝琴
分类号 B21D53/36(2006.01);F16L3/08(2006.01) 主分类号 B21D53/36(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管夹自动组装机构造,其包含有: 机台,其上分别组设马达、支撑座、作动阀、引导 座及夹持机构组设于其上,且该引导座及作动阀能 分别位于支撑座的不同侧,并使夹持机构位于引导 座的另一侧(即远离支撑座); 该马达,其轴杆上固定组设有主动轮,且该主动轮 设有驱动部,以供传动带能组设于驱动部上,再连 结至传动轮之驱动部上; 该支撑座系组设于机台上,且于支撑座内设有轴孔 ,以供中空状轴承能组设于其内; 该传动轮,其可分为驱动部、轴心部及轴孔,其中 该驱动部系位于传动轮的圆周外侧方,以供传动带 连结驱动之用;又,该轴心部系位于传动轮的中心 两侧,且该轴心部系可组设于已位于支撑座之轴孔 内的轴承内,并于轴心部内形成有贯穿中空状的轴 孔,以供连动杆能穿入于传动轮之轴孔内活动; 该连动杆的一端端面形成有多角形驱动部,且使该 驱动部可位于引导座之容置孔内,以作为连动杆水 平移动能将螺栓头部自动组设于驱动部的作用者; 又,该连动杆的另一端系可与套座组设固定呈一体 状者; 该套座的一端面系与连动杆固定组设之,且该套座 的另一端面则可与作动阀之轴杆形成相互组设状, 并使该套座另一端面与作动阀之轴杆间仅可形成 自由相对的转动但无法作彼此间的前后相对移动; 该引导座,其内设有轴向贯穿的容置孔,且于顶缘 形成有入口,并使该入口与容置孔间形成连通,以 致使螺栓得以从入口而进入至容置孔内,呈待组装 状态;又,该引导座之容置孔、支撑座之轴孔、传 动轮之轴孔、连动杆及作动阀之轴杆能位于同一 轴线上,以藉由马达轴杆的转动及作动阀轴杆的水 平移动而迫使连动杆呈边转动边移动的现象,进而 能达到自动快速的将螺栓锁入固定于壳体内者。 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管夹自动组装机构造, 其中该机台的台面上设有槽孔,且该槽孔的侧方组 设有支撑座,并使该槽孔可供连动带穿过后而分别 连结至传动轮之驱动部及已组设于马达之轴杆上 的主动轮之驱动部上。 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管夹自动组装机构造, 其中该主动轮及传动轮可为皮带轮或齿轮加以取 代之。 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管夹自动组装机构造, 其中该传动带可为皮带、链条或链带加以取代之 。 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管夹自动组装机构造, 其中该传动轮之轴孔内形成至少有一平面部,以供 连动杆能穿入于传动轮之轴孔内滑动,且能使该连 动杆受传动轮之轴孔之平面部的转动带动下而跟 着强迫其转动。 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管夹自动组装机构造, 其中该连动杆的另一端设有定位孔,以藉由固定杆 将套座与连动杆另一端组设固定呈一体状者。 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管夹自动组装机构造, 其中该套座的另一端面则可藉由另一杆体一端进 入作动阀之轴杆的环槽内的限位作用而达到相互 组设状者。 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管夹自动组装机构造, 其中该夹持机构系可由一固定座及气压缸所组成 或是由二个气压缸所组成,以作为夹持管夹之壳体 之用。 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管夹自动组装机构造, 其中该气压缸系可以以油压缸或气油压缸加以取 代之。 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系为本创作之平面分解局部组装剖面示意 图; 第二图系为第一图的另一平面组装局部剖面状态 图; 第三图系为第一图作动时的平面组装剖面状态图; 第四图系为第三图再作动时的平面组装剖面状态 图; 第五图系为第四图再作动后的平面组装剖面状态 图。
地址 台中县大里市公教街60巷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