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可供双面使用之模组化电池盒
摘要 一种可供双面使用之模组化电池盒,包含一盒体、一顶盖、一第一电极装置、一第二电极装置及二导接件;其中该盒体,至少具有第一面及远离第一面的第二面两面且包括一顶壁、一底壁及至少三个相互间隔且并列地衔接顶壁与底壁侧缘之支撑壁,支撑壁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顶盖则盖设于盒体顶壁之顶面,该第一电极装置具有一第一正极导接组及一第一负极导接组,而该第二电极装置也具有一第二正极导接组及一第二负极导接组,第一正极导接组与第二正极导接组、第一负极导接组与第二负极导接组皆呈相对的位于盒体两面的各一面,每一导接件使两相邻电池的正、负极被导接,具有二间隔设置的弹簧及一连接段,并分别定位于盒体之顶壁与底壁之一,该等正极导接组分别藉导接件与该等电池中的第一个电池之正极接触、该等负极导接组分别藉导接件与该等电池中的一最后一个电池之负极接触,而作为该等电池串接后延伸出之正、负电极,使电池盒的任何一面或双面,都可供导接需供电之电器用品。
申请公布号 TWM314436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6.21
申请号 TW096200206 申请日期 2007.01.05
申请人 萧文钦 发明人 萧文钦
分类号 H01M2/02(2006.01) 主分类号 H01M2/02(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可供双面使用之模组化电池盒,包括有: 一盒体,至少具有第一面及远离第一面的第二面两 面,且包括一顶壁、一底壁及至少三个相互间隔且 并列地衔接顶壁与底壁侧缘之支撑壁,支撑壁间界 定出一容置空间,于各容置空间置设有电池,各电 池具有一正极及一负极; 一顶盖,盖设于盒体顶壁之顶面; 二导接件,每一导接件使两相邻电池的正、负极被 导接,具有二间隔设置的弹簧及一连接段,并分别 定位于盒体之顶壁与底壁之一; 一第一电极装置,具有一第一正极导接组及一第一 负极导接组;及 一第二电极装置,也具有一第二正极导接组及一第 二负极导接组; 其中该第一正极导接组与第二正极导接组呈相对 的位于盒体两面的各一面,第一负极导接组与第二 负极导接组呈相对的位于盒体的各一面,该等正极 导接组分别藉导接件与该等电池中的第一个电池 之正极接触、该等负极导接组分别藉导接件与该 等电池中的最后一个电池之负极接触,而作为该等 电池串接后延伸出之正、负电极,使电池盒的任何 一面或双面,都可供导接需供电之电器用品。 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供双面使用之 模组化电池盒,是在该盒体的顶壁、底壁的中心点 ,对应贯穿设有上中心孔、下中心孔,该第一正极 导接组设于该盒体的第一面作为在第一面的正极 导接,该第一负极导接组设于该盒体的第一面作为 在第一面的负极导接并凸出于第二面连设有一负 极导接段,该第二电极装置的第二正极导接组为一 细长圆杆状导电柱,是同时穿设于盒体在顶壁上中 心孔及底壁下中心孔,其第一端凸出于顶壁有一上 导电段并与第一正极导接组电性连接,该细长圆杆 状导电柱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凸出于底壁有一下 导电段作为在第二面的正极导接,该第二电极装置 的第二负极导接组为一扁状金属环,系定位于底壁 ,并与第一负极导接组的负极导接段电性连接,作 为在第二面的负极导接。 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供双面使用之 模组化电池盒,是在该盒体的顶壁、底壁的中心点 ,对应贯穿设有上中心孔、下中心孔,该第一正极 导接组设于该盒体的第一面作为在第一面的正极 导接,该第二电极装置的第二负极导接组设于该盒 体的第一面作为在第一面的负极导接并凸出于第 二面连设有一负极导接段,该第二电极装置的第二 正极导接组为一细长圆杆状导电柱,是同时穿设于 盒体在顶壁上中心孔及底壁下中心孔,其第一端凸 出于顶壁有一上导电段并与第一正极导接组电性 连接,该细长圆杆状导电柱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凸 出于底壁有一下导电段作为在第二面的正极导接, 该第一电极装置的第一负极导接组为一扁状金属 环,系定位于底壁,并与第二负极导接组的负极导 接段电性连接,作为在第二面的负极导接。 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可供双面使用之 模组化电池盒,该第二电极装置的第二负极导接组 系为一设置于该底壁上的弹簧、一第二负极接触 件及一电性连接于其间的第二负极延伸段,该第二 负极接触件是为一圈绕于该顶盖侧缘之金属片,该 第二负极延伸段为沿盒体一支撑壁外壁设置之一 金属导片。 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可供双面使用之 模组化电池盒,该第二电极装置的第二负极导接组 凸出于第二面所连设之负极导接段是与设置于该 底壁上的弹簧电性连接。 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可供双面使用之 模组化电池盒,该第一电极装置的第一负极导接组 ,系为一设置于该底壁上的弹簧、一第一负极接触 件及一电性连接于其间的第一负极延伸段,该第一 负极接触件是为一圈绕于该顶盖侧缘之金属片,该 第一负极延伸段为沿盒体一支撑壁外壁设置之一 金属导片。 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可供双面使用之 模组化电池盒,该第一电极装置的第一负极导接组 凸出于第二面所连设之负极导接段是与设置于该 底壁上的弹簧电性连接。 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或第5项或第6项或第7项 所述之可供双面使用之模组化电池盒,该顶盖具有 一贯穿的钻孔,而该第一正极导接组包括一穿设于 该钻孔中的第一正极接触件及一由一电池之正极 延伸至该第一正极接触件电性连接之第一正极延 伸段,该第一正极延伸段系为一U型簧片,其开口由 该盒体顶壁之外缘侧向嵌入,使该U型簧片之一端 与一电池之正极接触,另一端则受该顶盖之盖设并 与该第一正极接触件电性连接,该第一正极接触件 系为一圆帽及一弹簧,该弹簧设置于该圆帽之容置 空间内并顶抵于该第一正极延伸段及该圆帽之间, 使该圆帽由该钻孔穿出并由其底部卡抵该顶盖限 位。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习知电池盒安装电池之 状态; 图2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习知之导接件安装于该 电池盒顶壁之立体弧形弹簧座的状态; 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新型可供双面使用之模组 化电池盒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延伸出之两组正、 负电极位置各同在一顶盖上及同一底壁; 图4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之一 导接件安装于顶壁上,导接件之二弹簧可由顶壁之 二穿孔中露于该容置空间内; 图5是一电路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串接 三电池并形成一完整之串联电路的状态; 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新型可供双面使用之模组 化电池盒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延伸出之两组正、 负电极位置各分别位于盒体之顶、底两相反端; 图7是一电路示意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串接 三电池并形成一完整之串联电路的状态;及 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新型可供双面使用之模组 化电池盒之第三较佳实施例所延伸出之两组正、 负电极位置各同在一顶盖上及同一底壁。
地址 桃园县龟山乡万寿路1段551巷1弄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