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发光模组与面光源装置
摘要 一种发光模组,其包括一光源组以及一导光件。光源组适于提供一光线,而导光件系配置于光源组上方。其中,导光件具有相对之一顶面与一光入射面以及相对之一第一反射面与一光出射面,其系分别连接于顶面与光入射面之间。顶面具有一第一凹陷,且第一凹陷之表面系一第二反射面,其适于反射光线。此外,被第二反射面反射的光线之一部份系经由第一反射面的反射而自光出射面出射,另一部份的光线系直接自光出射面出射。另外,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此发光模组的面光源装置。
申请公布号 TWI276890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3.21
申请号 TW094146078 申请日期 2005.12.23
申请人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明达;萧增科;周文彬;侯腾超
分类号 G02F1/1335(2006.01) 主分类号 G02F1/1335(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詹铭文 台北市中正区罗斯福路2段100号7楼之1;萧锡清 台北市中正区罗斯福路2段100号7楼之1
主权项 1.一种发光模组,包括: 一光源组,适于提供一光线;以及 一导光件,配置于该光源组上方,该导光件具有相 对之一顶面与一光入射面以及相对之一第一反射 面与一光出射面,分别连接于该顶面与该光入射面 之间,其中该顶面具有一第一凹陷,且该第一凹陷 之表面系一第二反射面,其适于反射该光线,而被 该第二反射面反射的该光线之一部份系经由该第 一反射面的反射而自该光出射面出射,另一部份的 光线系直接自该光出射面出射。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发光模组,其中该光 源组包括: 一承载器; 至少一发光二极体晶片,配置于该承载器上,该发 光二极体晶片适于提供该光线;以及 一封装胶体,包覆该发光二极体晶片。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发光模组,其中该第 一凹陷系一锥形凹陷。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发光模组,其中该导 光件更具有一反射膜,位于该第一凹陷之表面上。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发光模组,其中该第 一反射面之两端系与该光出射面之两端相连。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发光模组,其中该第 一凹陷使该光源组之光线自第二反射面反射后沿 着大致上平行于该光入射面的方向传递自该光出 射面出射或传递至该第一反射面,自该第一反射面 反射之光线系沿着垂直于该导光件之光出射面的 方向前进,最后垂直穿透该光出射面射出。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发光模组,其中该导 光件更具有一反射膜,位于该第一反射面上。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发光模组,其中该导 光件更具有多个微结构,位于该第一反射面及/或 该光出射面上。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发光模组,其中该导 光件之该光入射面具有一第二凹陷,与该第一凹陷 相对,而该光源组系嵌入该第二凹陷中。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发光模组,其中该 第二反射面及第一反射面可为抛物面。 11.一种面光源装置,包括: 一导光板; 多个发光模组,配置于该导光板旁,各该发光模组 包括: 一光源组,适于提供一光线;以及 一导光件,配置于该光源组上方,该导光件具有相 对之一顶面与一光入射面以及相对之一第一反射 面与一光出射面,分别连接于该顶面与该光入射面 之间,其中该顶面具有一第一凹陷,且该第一凹陷 之表面系一第二反射面,其适于反射该光线,而被 该第二反射面反射的该光线之一部份系经由该第 一反射面的反射而自该光出射面出射,另一部份的 光线系直接自该光出射面出射,且自该光出射面出 射的光线系入射该导光板。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面光源装置,其中 该些发光模组系配置于该导光板相对之两侧边。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面光源装置,其中 各该光源组包括: 一承载器; 至少一发光二极体晶片,配置于该承载器上,该发 光二极体晶片适于提供该光线;以及 一封装胶体,包覆该发光二极体晶片。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面光源装置,其中 该些导光件与该导光板系一体成型。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面光源装置,其中 各该第一凹陷系一锥形凹陷。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面光源装置,其中 各该导光件之该第一反射面之两端系与该光出射 面之两端相连。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面光源装置,其中 各该导光件更具有多个微结构,位于该第一反射面 及/或该光出射面上。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面光源装置,其中 各该导光件之该光入射面具有一第二凹陷,与该第 一凹陷相对,而各该光源组系嵌入对应之该第二凹 陷中。 图式简单说明: 图1A系习知一种发光二极体之发光模组的局部立 体图。 图1B系习知发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系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发光模组的立体图。 图3A系图2之发光模组的上视图。 图3B系图2之发光模组的结构剖面图。 图4系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发光模组的结构剖面图 。 图5系本发明单边式面光源装置的上视图。 图6系本发明双边式面光源装置的上视图。
地址 苗栗县竹南镇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科北五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