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背光模组之散热结构
摘要 本发明系为一种背光模组之散热结构,用以提供一种可有效将背光光源运作时所产生之高热移除的背光模组。本发明主要透过在背盖上开设进气孔及出气孔的手段,使光源在工作期间所产生之热气可由出气孔排出,且外界冷空气可由进气孔流入,而产生一热对流的效应,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进而改善光源模组的发光效率及光均匀度。
申请公布号 TWI276391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3.11
申请号 TW093141271 申请日期 2004.12.30
申请人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潘柏志;张景闵;陈国雄
分类号 H05K7/20(2006.01);F28D15/02(2006.01);G02F1/13(2006.01) 主分类号 H05K7/20(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黄志扬 台北市中山区长安东路1段23号10楼之1
主权项 1.一种背光模组之散热结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背 光光源、一背盖及一前盖,其中该前盖配置于该背 盖上,以将该背光光源固定于该前盖与该背盖内, 且该背光光源与该背盖间保有一间隙,其特征在于 :该背盖上具有多数个进气孔及多数个出气孔,且 相对于该液晶面板在使用状态下,该些出气孔系位 于该些进气孔的上方,用以将该背光光源所产生的 热源于出气孔与进气孔之间以自然对流方式导出 该间隙外。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散热结 构,其中该液晶面板在使用状态下系指该液晶面板 与该背光模组直立配置时。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散热结 构,其中该些进气孔及该些出气孔位于该背盖之底 壁上。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散热结 构,其中该背盖更具有多数个承靠片,该些承靠片 连接于该些进气孔及该些出气孔的边缘。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散热结 构,其中该液晶面板所连接之一电路板系承靠于部 分该些承靠片上,以便于将该电路板固定于该背盖 上。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散热结 构,更包括多数个导热管及多数个散热鳍片,该些 导热管及该些散热鳍片配置于该背盖上,且该些导 热管之一端系邻近于该些出气孔,而该些导热管之 另一端分别与该些散热鳍片连接。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散热结 构,更包括多数个导热管及一散热风扇,该些导热 管及该散热风扇配置于该背盖上,且该些导热管之 一端系邻近于该些出气孔,而该些导热管之另一端 系对应于该散热风扇下方。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散热结 构,其中该背光光源可为一平面灯板。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散热结 构,其中该平面灯板具有一发光部及一电极部,该 发光部系面向该液晶面板设置,该电极部系面向该 背盖设置。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散热结 构,其中该背光光源之一表面系可与外部空气直接 接触做热交换作用,另一表面系可与外部空气隔离 且面向该液晶面板设置。 11.一种背光模组之散热结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背 光光源、一背盖及一前盖,其中该前盖配置于该背 盖上,以将该背光光源固定于该前盖与该背盖内, 该背盖更具有多数个承靠片,该些承靠片连接于该 些进气孔及该些出气孔的边缘,且该背光光源与该 背盖间保有一间隙,其特征在于:该背盖上具有多 数个进气孔及多数个出气孔,且相对于该液晶面板 在使用状态下,该些出气孔系位于该些进气孔的上 方,用以将该背光光源所产生的热源导出。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散热 结构,其中该液晶面板所连接之一电路板系承靠于 部分该些承靠片上,以便于将该电路板固定于该背 盖上。 13.一种背光模组之散热结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平 面灯板、一背盖及一前盖,其中该前盖配置于该背 盖上,以将该平面灯板固定于该前盖与该背盖内, 该平面灯板具有一发光部及一电极部,该发光部系 面向该液晶面板设置,该电极部系面向该背盖设置 ,且该平面灯板与该背盖间保有一间隙,其特征在 于:该背盖上具有多数个进气孔及多数个出气孔, 且相对于该液晶面板在使用状态下,该些出气孔系 位于该些进气孔的上方,用以将该平面灯板所产生 的热源导出。 14.一种背光模组之散热结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背 光光源、一背盖及一前盖,其中该前盖配置于该背 盖上,以将该背光光源固定于该前盖与该背盖内, 该背光光源之一表面系可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做 热交换作用,另一表面系可与外部空气隔离且面向 该液晶面板设置,且该背光光源与该背盖间保有一 间隙,其特征在于:该背盖上具有多数个进气孔及 多数个出气孔,且相对于该液晶面板在使用状态下 ,该些出气孔系位于该些进气孔的上方,用以将该 背光光源所产生的热源导出。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为习知一种背光模组的构造断面图。 第2-1图,系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绘示之背光 模组的构造断面图。 第2-2图,系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绘示之背光 模组的后视图。 第3-1图,系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绘示之背光 模组的构造断面图。 第3-2图,系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绘示之背光 模组的后视图。 第4-1图,系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绘示之背光 模组的构造断面图。 第4-2图,系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绘示之背光 模组的后视图。 第5-1图,系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绘示之背光 模组的构造断面图。 第5-2图,系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绘示之背光 模组的后视图。 第6-1图,系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绘示之背光 模组的构造断面图。 第6-2图,系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绘示之背光 模组的后视图。
地址 苗栗县竹南镇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科北五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