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直下式背光模组
摘要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框架、至少一光源、一扩散板以及至少一光学膜片,该至少一光源系设置于该框架内;该扩散板系位于该框架之上;该至少一光学膜片系位于该扩散板之上,该光学膜片包括一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之基板,该上表面形成有一扩散部及一集中部,该扩散部系具有至少一呈圆弧状之出光面,用以扩散入射至该下表面之光线,该集中部系具有至少一呈棱角状之出光面,用以集中入射至该下表面之光线。此直下式背光模组能够有效提升光的使用效率,并简化模组架构及降低模组成本。
申请公布号 TWI274215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2.21
申请号 TW094127217 申请日期 2005.08.10
申请人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姚柏宏;鲍友南;许修真;孙翊庭;林本胜
分类号 G02F1/13357(2006.01) 主分类号 G02F1/13357(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何文渊 台北市信义区松德路171号2楼
主权项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 一框架; 至少一光源,系设置于该框架内; 一扩散板,系位于该框架之上;以及 至少一光学膜片,系位于该扩散板之上,该光学膜 片包括一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之基板,该上表 面形成有一扩散部及一集中部,该扩散部系具有至 少一呈圆弧状之出光面,用以扩散入射至该下表面 之光线,该集中部系具有至少一呈棱角状之出光面 ,用以集中入射至该下表面之光线。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其 中该扩散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之圆弧柱形结构, 该集中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之棱柱形结构。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其 中该圆弧柱形结构系平行于一第一方向,该棱柱形 结构系平行于一第二方向,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 向之交角介于0度至90度之间。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其 中该圆弧柱形结构之曲率半径介于10m至500m间 ,该棱柱形结构之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间。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其 中该光学膜片之上表面基板形成一个或一个以上 之桃柱形结构。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其 中该桃柱形结构之圆弧部分具有一曲率半径介于 10m至500m间,该桃柱形结构之凸起部分具有一 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间。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其 中该光学膜片之上表面基板包括至少一桃柱形结 构及至少一圆弧柱形结构,该圆弧柱形结构之曲率 半径介于10m至500m间。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其 中该光学膜片之上表面基板包括至少一桃柱形结 构及至少一棱柱形结构,该棱柱形结构之顶角角度 介于30度至140度间。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其 中该光学膜片之上表面基板包括至少一桃柱形结 构、至少一圆弧柱形结构及至少一棱柱形结构,该 圆弧柱形结构之曲率半径介于10m至500m间,该 棱柱形结构之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间。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 其中该光学膜片之上表面基板包括多个同时具备 有扩散与集中功能的微结构。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 其中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两个光学膜片,该等光 学膜片彼此重叠且其有一交角介于0度至90度之间 。 12.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 一框架; 至少一光源,系设置于该框架内;以及 一扩散板,系位于该框架之上,该扩散板内部具有 可扩光线之微粒子,该扩散板之上表面形成有一扩 散部及一集中部,该扩散部系具有至少一呈圆弧状 之出光面,用以扩散入射至该下表面之光线,该集 中部系具有至少一呈棱角状之出光面,用以集中入 射至该下表面之光线。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 其中该扩散板厚度介于1mm至3mm间。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 其中该扩散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之圆弧柱形结 构,该集中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之棱柱形结构。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 其中该圆弧柱形结构系平行于一第一方向,该棱柱 形结构系平行于一第二方向,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 方向之交角介于0度至90度之间。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 其中该圆弧柱形结构之曲率半径介于10m至500m 间,该棱柱形结构之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间。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 其中该扩散板之上表面形成一个或一个以上之桃 柱形结构。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 其中该桃柱形结构之圆弧部分具有一曲率半径介 于10m至500m间,该桃柱形结构之凸起部分具有 一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间。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 其中该扩散板之上表面包括至少一桃柱形结构及 至少一圆弧柱形结构,该圆弧柱形结构之曲率半径 介于10m至500m间。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 其中该扩散板之上表面包括至少一桃柱形结构及 至少一棱柱形结构,该棱柱形结构之顶角角度介于 30度至140度间。 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 其中该扩散板之上表面包括至少一桃柱形结构、 至少一圆弧柱形结构及至少一棱柱形结构,该圆弧 柱形结构之曲率半径介于10m至500m间,该棱柱 形结构之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间。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直下式背光模组, 其中该扩散板之上表面包括多个同时具备有扩散 与集中功能的微结构。 图式简单说明: 图一系为习知光源结构的示意图。 图二系为另一习知光源结构的示意图。 图三A系为本发明之棱柱形结构的光学特性示意图 。 图三B系为本发明之圆弧柱形结构的光学特性示意 图。 图四系为本发明之桃柱形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五A系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组之第一较佳实施 例的示意图。 图五B系为图五A所使用之光学膜片的示意图。 图五C系为图五A所使用之光学膜片的示意图。 图五D系为图五A所使用之光学膜片的示意图。 图五E系为图五A所使用之光学膜片的示意图。 图五F系为图五A所使用之光学膜片的示意图。 图五G系为图五A所使用之光学膜片的示意图。 图五H系为图五G中沿A-A剖线位置上之棱形结构的 示意图。 图五I系为图五G中沿B-B剖线位置上之圆弧结构的 示意图。 图六系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组之第一较佳实施 例使用两光学膜片的示意图。 图七A系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组之第二较佳实施 例的示意图。 图七B系为图七A所使用之扩散板的示意图。 图七C系为图七A所使用之扩散板的示意图。 图七D系为图七A所使用之扩散板的示意图。 图七E系为图七A所使用之扩散板的示意图。 图七F系为图七A所使用之扩散板的示意图。 图七G系为图七A所使用之扩散板的示意图。
地址 新竹县竹东镇中兴路4段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