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
摘要 本发明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包含:第一段行星齿轮组以及第二段行星齿轮组,该第一段行星齿轮组包含一固定元件、一驱动元件、第一被动元件与第二被动元件,该第二段行星齿轮组包含第一驱动元件、第二驱动元件及一被动元件,且该第一段行星齿轮组之第一、第二被动元件与该第二段行星齿轮组之第一、第二驱动元件相连接;本发明系为一具有高度弹性减速比且无离合器之手自动同步操作之装置,该装置之输出轴具有止逆功能且减速传动效率高,以适用设计于1/4转式或多转式驱动器等产品。
申请公布号 TWI262273 申请公布日期 2006.09.21
申请号 TW093141081 申请日期 2004.12.29
申请人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发明人 林进顺;仲之豪;周宗易;古嘉琳
分类号 F16H1/32 主分类号 F16H1/3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郭雨岚 台北市大安区仁爱路3段136号15楼;林发立 台北市大安区仁爱路3段136号15楼
主权项 1.一种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包含:第一段行星齿轮组,包含一固定元件、一驱动元件、第一行星齿轮元件与第一太阳齿轮元件,且前述固定元件之外环具有一蜗轮装置;以及第二段行星齿轮组,包含第二太阳齿轮元件、第二行星齿轮元件与一被动元件;其中前述第一段行星齿轮组之第一太阳齿轮元件与第二段行星齿轮组之第二太阳齿轮元件构成一塔齿轮。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其中进一步包含一蜗杆,前述蜗杆系用以连接前述蜗轮装置。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其中进一步包含一手轮及一马达,前述手轮系用以连接前述第一段行星齿轮组之驱动元件,而前述马达系用以连接前述蜗杆。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其中进一步包含一手轮及一马达,前述手轮系用以连接前述蜗杆,而前述马达系用以连接前述第一段行星齿轮组之驱动元件。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其中进一步包含一输出轴,前述输出轴系用以连接前述第二段行星齿轮组之被动元件,藉以输出动力。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其中第一段行星齿轮组之第一太阳齿轮元件系前述塔齿轮上方之上太阳齿轮被动元件,第二段行星齿轮组之第二太阳齿轮元件系前述塔齿轮下方之下太阳齿轮驱动元件。7.一种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包含:第一段行星齿轮组,包含一固定元件、一驱动元件、第一行星齿轮元件与第一太阳齿轮元件,且前述驱动元件之外环具有一蜗轮装置;以及第二段行星齿轮组,包含第二太阳齿轮元件、第二行星齿轮元件与一被动元件;其中前述第一段行星齿轮组之第一太阳齿轮元件与第二段行星齿轮组之第二太阳齿轮元件构成一塔齿轮。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其中进一步包含一蜗杆,前述蜗杆系用以连接前述蜗轮装置。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其中进一步包含一手轮及一马达,前述手轮系用以连接前述第一段行星齿轮组之固定元件,而前述马达系用以连接前述蜗杆。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其中进一步包含一手轮及一马达,前述手轮系用以连接前述蜗杆,而前述马达系用以连接前述第一段行星齿轮组之固定元件。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其中进一步包含一输出轴,前述输出轴系用以连接前述第二段行星齿轮组之被动元件,藉以输出动力。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其中前述第一段行星齿轮组之第一太阳齿轮元件系前述塔齿轮上方之上太阳齿轮被动元件,前述第二段行星齿轮组之第二太阳齿轮元件系前述塔齿轮下方之下太阳齿轮驱动元件。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之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之立体图。第二图为第一图线A-A之剖面图。第三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之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之立体图。第四图为第三图线B-B之剖面图。第五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之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之立体图。第六图为第五图线C-C之剖面图。第七图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之两段差速式行星齿轮系驱动器之立体图。第八图为第七图线D-D之剖面图。第九图为习知阀驱动器之立体图。
地址 高雄市楠梓区高楠公路1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