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经烧结之多孔物体之生产方法
摘要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生产经烧结的多孔物体之方法、用此方法对应生产的多孔物体及其用途。利用本发明之溶液将生产取得性能改良之经烧结物体,如表面积增加、在室温的结构变形能力或改变初始孔体积。为此目的,将生成至少一种金属间相或混合晶体的至少一种烧结活性粉末涂覆于该多孔基体之表面。随后进行加热处理,其中可生成增加比表面积的金属间相或混合晶体。
申请公布号 TWI257334 申请公布日期 2006.07.01
申请号 TW091125085 申请日期 2002.10.25
申请人 英可有限公司;弗恩赫发展应用公司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O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 V. 德国 发明人 亚历山大 鲍姆;哈穆特 哥勒;德克 瑙曼
分类号 B22F3/11 主分类号 B22F3/1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201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生产经烧结的多孔物体之方法,其中 将生成金属间相或混合晶体的至少一种烧结活性 粉末涂覆于一种多孔基体之表面,随后进行加热处 理,在加热处理期间生成具有增加比表面积的金属 间相或混合晶体。 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该混合晶体 或金属间相系用粉末中存在的成分所生成。 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该混合晶体 或金属间相系由该粉末和基体材料生成。 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该混合 晶体或金属间相系于该基体表面上的区域中生成 。 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使用之 粉末选自镍、铁、钛、钴、铜、铝、矽、钼、钨 、铬(Cr)、钽(Ta)、铌(Nb)、锡(Sn)、锌(Zn)和铋及此 等元素之粉末混合物。 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使用具 有小于0.15毫米之平均颗粒大小之粉末。 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使用一 种镍/铝粉末混合物。 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方法,其中所使用之镍 和铝系皆具有相同原子比。 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方法,其中该铝化镍系 形成在一种生成延性核的多孔镍基体上。 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该原 料粉末系于惰性气体中研细。 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使用 一种粉末,该粉末在避免相生成的同时用高能研磨 方法获得,且其中各成分为细薄片状。 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该基 体之孔隙系于生成金属间相或混合晶体之前用粉 末至少部分填充。 1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使用 一种粉末混合物,该混合物具有至少一种相对高熔 点之成分和至少一种相对低熔点之成分。 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方法,其中该至少一 种具有相对低熔点之成分与基体材料生成金属间 相或混合晶体。 1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方法,其中该金属间 相或混合晶体系于生成具有相对低熔点成分的临 时液相之后生成。 1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金属 颗粒在基体的孔隙中生成,俾增加比表面积。 1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该加 热处理系于适合所用粉末或粉末混合物之烧结温 度进行。 1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将该 粉末或粉末混合物在一种悬浮液/分散液中涂覆于 该多孔基体,并在加热处理之前进行乾燥。 1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使用 一种由金属制成的多孔基体。 2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方法,其中使用一种 由镍制成的多孔基体。 2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使用 一种由多孔塑胶制成的多孔基体。 2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该有 机组分系于生成金属间相或混合晶体之前藉由750 ℃之最高温度的加热处理所排除。 2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使用 一种包含有机及/或无机接着剂之悬浮液/分散液 。 2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方法,其中该表面能 量或界面张力在涂覆悬浮液/分散液之前或期间系 可藉由一种物理-化学方法及/或悬浮液/分散液中 存在的一种物质所改变。 2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该金 属间相或混合晶体系仅能由悬浮液/分散液中存在 的粉末组分所生成。 2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该粉 末、粉末混合物或悬浮液/分散液系藉由浸渍、喷 涂或用压力载体涂覆。 2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该粉 末或粉末混合物及/或多孔基体系于涂覆及烧结之 前磁化。 2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中该粉 末或粉末混合物及/或多孔基体系于涂覆及烧结之 前静电充电。 29.一种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生产之经烧 结多孔物体,其中该金属间相或混合晶体系自至少 两种选自镍、铁、钛、钴、铜、铝、矽、钼和钨 之成分所生成。 3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之物体,其中该金属间 相为铝化物或矽化物。 3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9或30项之物体,其中一种 增加比表面积的表面涂层系已生成于一种多孔核 上。 3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9或30项之物体,其中该表 面涂层系已自铝化镍或矽化钼生成。 3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9或30项之物体,其中一种 充当催化剂或此类型物质之成分系已添加于该表 面上。 3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9或30项之物体,其中SiC、 ZrO2、Al2O3、MgO2及/或TiB2系用以作为增强组分。 3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9或30项之物体,其中存在 一自外向内之密度和/或孔隙度梯度。 3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9或30项之物体,该物体由 一种具有一层表面涂层之金属多孔基体生成,该表 面涂层由金属间相或混合晶体生成。 3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6项之物体,其中该基体系 由镍、铁、钛、钴、铜、铝、矽、钼或钨生成。 38.一种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9或30项所述之物体的 用途,其中该物体系作为过滤器或催化剂载体。
地址 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