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偏极化光学增亮膜
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其偏极化光学增亮膜,其中偏极化光学增亮膜包括一第一棱镜、一薄膜、以及一第二棱镜,薄膜设置于第一棱镜上,且具有至少一第一折射层和至少一第二折射层,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和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不同,且各第一折射层和各第二折射层的厚度为λo/4n,以将从第一棱镜入射的光源分为S偏振光和P偏振光,且S偏振光被薄膜反射至第一棱镜以避免被偏光板吸收,第二棱镜系设置于薄膜上,且P偏振光将穿透薄膜入射至第二棱镜。
申请公布号 TWI253525 申请公布日期 2006.04.21
申请号 TW093130365 申请日期 2004.10.07
申请人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郗任远;陈永寿;高忠诚
分类号 G02F1/1335 主分类号 G02F1/1335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洪澄文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4段279号3楼;颜锦顺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4段279号3楼
主权项 1.一种偏极化光学增亮膜,包括: 一薄膜,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第一折射层 、和一第二折射层,其中该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和 该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不同; 一第一棱镜,设置于该薄膜之下表面上,且与该第 一折射层抵接;以及 一第二棱镜,设置于该薄膜之上表面上,其中该第 一棱镜和该第二棱镜系以对称的方式设置; 其中该薄膜将从该第一棱镜入射的光线分为S偏振 光和P偏振光,且该S偏振光被该薄膜反射至该第一 棱镜,而该P偏振光从该薄膜被出射至该第二棱镜 。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偏极化光学增亮膜, 其中该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系大于该第二折射层 的折射率。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偏极化光学增亮膜, 其中该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系小于该第二折射层 的折射率。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偏极化光学增亮膜, 其中该第一棱镜系为使从该第一折射层入射至该 第二折射层的入射角为布鲁斯特角的棱镜。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偏极化光学增亮膜, 其中该该第二棱镜系为使从该第二折射层出射的 光线偏折至与铅垂线平行的棱镜。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偏极化光学增亮膜, 其中该第一折射层和该第二折射层系分别为一均 质材料。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偏极化光学增亮膜, 其中该第一折射层的厚度系为该光线的中心波长 除以四、再除以该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而该第二 折射层的厚度系为该光线的中心波长除以四、再 除以该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偏极化光学增亮膜, 其中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范围为1.52至1.65,而该第 一折射层的折射率范围为2.0至2.2,且该第二折射层 的折射率范围为1.38至1.5。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的偏极化光学增亮膜, 其中该第一折射层和该第二折射层,系以交错的方 式设置于该薄膜中,且其层数分别为3至6层。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偏极化光学增亮膜 ,其中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为1.62,而该第一折射层 的折射率为2.2,且该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38。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的偏极化光学增亮 膜,其中该第一棱镜的顶角系为56度。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的偏极化光学增亮 膜,其中该第一折射层和该第二折射层的层数分别 为3层,且系以交错的方式设置于该薄膜中。 13.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 一背光模组;以及 一液晶面板,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 其中该背光模组包括: 一薄膜,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第一折射层 、和一第二折射层,其中该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和 该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不同; 一第一棱镜,设置于该薄膜之下表面上,且与该第 一折射层抵接;以及 一第二棱镜,设置于该薄膜之上表面上,其中该第 一棱镜和该第二棱镜系以对称的方式设置; 其中该薄膜将从该第一棱镜入射的光线分为S偏振 光和P偏振光,且该S偏振光被该薄膜反射至该第一 棱镜,而和P偏振光从该薄膜被出射至该第二棱镜, 且该第二棱镜用以将从该薄膜入射的光线偏折至 与铅垂线平行,而从该液晶面板出射。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 中该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系大于该第二折射层的 折射率。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 中该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系小于该第二折射层的 折射率。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 中该第一棱镜系为使从该第一折射层入射至该第 二折射层的光线角度为布鲁斯特角的棱镜。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 中该第一折射层和该第二折射层系分别为一均质 材料。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 中该第一折射层的厚度系为该光线的中心波长除 以四、再除以该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而该第二折 射层的厚度系为该光线的中心波长除以四、再除 以该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 中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范围为1.52至1.65,而该第一 折射层的折射率范围为2.0至2.2,且该第二折射层的 折射率范围为1.38至1.5。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 中该第一折射层和该第二折射层系以交错的方式 设置于该薄膜中,且其层数分别为3至6层。 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 中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为1.62,而该第一折射层的 折射率为2.2,且该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38。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 中该第一折射层和该第二折射层系以交错的方式 设置于该薄膜中,且其层数分别为3层。 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 中该第一棱镜的顶角系为56度。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为习知液晶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第2图系为本发明之液晶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第3图系为本发明之偏极化光学增亮膜的示意图; 第4图系为第3图中之第一棱镜和薄膜的数学模式 的示意图;以及 第5图系为光谱模拟的图表。
地址 新竹市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力行二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