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用以在积体电路中形成电池之装置及方法
摘要 一种在一积体电路内提供一电他以件应电压至存在于该积体电路内之低电流电子装置之方法及结构。该方法包含用以在一半导体晶圆上产生一层电子装置之前端线路(FEOL)制程,接着用以连线该电子装置一起以形成该积体电路之完成电性电路之后端线路(BEOL)整合。该BEOL整合包含在该层子装置上形成一多层结构之接线级。每一接线级包含嵌入于绝缘导材料中之传导性金属化(例如,镀上金属之通孔、导线等等)。该电池系于BEOL整合期间形成于一或更多接线级内,且该传导性金属化系传导性耦合该电池正负端至该电子装置。该电池相对于该电池电极及电解液中之结构及几何关系可有一些不同拓朴。多个电池可形成于一或多接线级内,也可传导性耦合至该电子装置。该多个电池可以是串接或并联。
申请公布号 TWI245411 申请公布日期 2005.12.11
申请号 TW091100308 申请日期 2002.01.11
申请人 万国商业机器公司 发明人 阿尼W. 波勒汀;罗伯特A. 葛洛斯;珍妮佛L. 隆德;詹姆斯S. 纳寇斯;麦克B. 瑞斯;安东尼K. 史坦伯
分类号 H01L27/04;H01L29/00;H01L23/48 主分类号 H01L27/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201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位于一积体电路内之电化学结构,包括: 一半导体晶圆; 在该半导体晶圆上之一层电子装置,其中该层电子 装置包含至少一电子装置; 在该层电子装置上之N接线级,其中N系至少为1,其 中该N接线级系标记为接线级1、接线级2、...、接 线级N,以及其中该N接线级包含一第一传导性金属 化及一第二传导性金属化;及 在该接线级I至K内之至少一电池,其中I系选自1、2 、...、及N所组成之族群中,其中K系选自I、I+1、... 、及N所组成之族群中,其中该第一传导性金属化 传导性耦合该至少一电池之一第一电极至该至少 一电子装置,及其中该第二传导性金属化传导性耦 合该至少一电池之一第二电极至该至少一电子装 置。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电化学结构,其中该N接 线级及该至少一电池系形成于该积体电路之后端 线路(BEOL)整合。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电化学结构,其中该至少 一电池包含串接之许多电池。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电化学结构,其中该串接 电池由串接之U型电池所构成。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电化学结构,其中该许多 电池包含标记为电池1、2、...、M之M电池,其中M系 至少2,其中每个电池L系与电池L+1串接且系利用一 传导内连线传导耦合至电池L+1且其中L=1、2、...、 M-1。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电化学结构,其中该许多 电池包含标记为电池1、2、...、M之M电池,其中M系 至少2,其中每个电池L系与电池L+1串接且系传导耦 合至电池L+1,其中没有传导内连线介于L及L+l之间, 且其中L=1、2、...、M-1。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电化学结构,其中该至少 一电池包含并联之许多电池。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电化学结构,其中该第一 传导金属化包含一传导接触该第一电极之第一导 体,其中第二传导金属化包含一传导接触该第二电 极之第二导体,其中该第一导体系位在该接线级I 、I+1、...K内,及其中该第二导体系位在该接线级I 、I+1、...K内。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电化学结构,其中K=I。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电化学结构,其中该第 一传导金属化包含一传导接触该第一电极之第一 导体,其中第二传导金属化包含一传导接触该第二 电极之第二导体,其中该第一导体系在该接线级I 、I+1、...K外,及其中该第二导体系在该接线级I、I +1、…K外。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电化学结构,其中该至 少一电池包含一第一电池,其中该第一电池之一阳 极包含一选自锂、氧化锂钒(Li8V2O5)、AgI、银及锌 所组之族群中,且其中该第一电池之一阴极包含一 选自V2O5、LiMn2O4、LiCoO2、锡、铅及银所组之族群 中,且其中该第一电池之一电解液包含氮化氧锂磷 。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电化学结构,其中该至 少一电池包含一U型电池。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电化学结构,其中该U型 电池系选自由一具有双延伸部电池所组之族群中 。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电化学结构,其中该至 少一电池包含一S型电池。 15.一种在一积体电路内形成一电化学结构之方法, 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一半导体晶圆; 在该半导体晶圆上形成一层电子装置,其中该层电 子装置包含至少一电子装置; 在该层电子装置上形成N接线级,其中N系至少为1, 其中该N接线级系标记为接线级1、接线级2、...、 接线级N; 在该N接线级内形成一第一传导性金属化及一第二 传导性金属化;及 在该接线级I至K内形成至少一电池,其中I系选自1 、2、...、及N所组成之族群中,其中K系选自I、I+1 、...、及N所组成之族群中,其中该第一传导性金 属化传导性耦合该至少一电池之一第一电极至该 至少一电子装置,及其中该第二传导性金属化传导 性耦合该至少一电池之一第二电极至该至少一电 子装置。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形成至少一 电池包含形成一第一电池,包括: 在该接线级I中形成一曝露之绝缘层及在该绝缘层 中形成一曝露之第一传导层; 在该曝露之第一传导层上及在该曝露之绝缘层上 形成一夹层介电(ILD)层在该曝露之第一传导层上 及在该曝露之绝缘层上; 利用移除一部分该ILD层以在该ILD层内形成一曝露 一部分该第一传导层之第一沟渠; 在该ILD层上、在该第一沟渠侧壁上及在该第一传 导层上之第一沟渠内均匀沉积一电解液层,其中一 第二沟渠被形成并受限在该电解液层之范围; 在该第二沟渠中及在该电解液层上沉积一第二传 导材料,其中该第二传导材料过度填充该第二沟渠 ;及 抛光该电解液层及该第二传导材料之顶部以产生 该第解液层及该第二传导材料之一平坦化顶部表 面,其中一U型电池系自该第一传导层中形成当作 为该第一电极、自该电解液层中形成当作为一电 解液,及自该第二传导材料中形成当作为该第二电 极。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方法,其中该第一电极 系选自一阳极及一阴极所组之族群中; 其中若该第一电极系一阳极,则该第二电极系一阴 极,该第一传导层包含一阳极材料,及该第二传导 材料包含一阴极材料;及 其中若该第一电极系一阴极,则该第二电极系一阳 极,该第一传导层包含一阴极材料,及该第二传导 材料包含一阳极材料。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方法,其中该阳极材料 系选自锂、氧化锂钒(Li8V2O5)、AgI、银及锌所组之 族群中,且其中该阴极材料系选自V2O5、LiMn2O4、 LiCoO2、锡、铅及银所组之族群中,且其中该第一电 池之一电解液包含氮化氧锂磷。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方法,其中在该曝露之 第一传导层上及在该曝露之绝缘层上形成一ILD层 包括:在该曝露之第一传导层上及在该曝露之绝缘 层上形成一蚀刻停止层,及在该蚀刻停止层上形成 该ILD层;及 其中在该第一ILD层内形成一第一沟渠进一步包括 移除一部分该蚀刻停止层以曝露该部分之第一传 导层。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方法,在形成一第一沟 渠后进一步包括:均匀沉积一传导扩散障碍薄膜于 该ILD层上、于该第一沟渠之侧壁上及于该第一传 导层之曝露部分,且其中该均匀沉积一电解液层之 步骤包括沉积该电解液层于该扩散障碍膜上。 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方法,在形成一第一沟 渠后进一步包括:均匀沉积一扩散障碍薄膜于该ILD 层上、于该第一沟渠之侧壁上及于该第一传导层 之曝露部分,及移除该第一传导层之曝露部分上所 存在之扩散障碍薄膜,且其中该均匀沉积一电解液 层之步骤包括沉积该电解液层于该扩散障碍膜上 及在该第一传导层上之第一沟渠内。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方法,其中形成一第一 传导金属化及一第二传导金属化包括: 在该平坦化顶部表面上形成一复合ILD层;及 在该复合ILD层内形成一复合沟渠以曝露一部分该 第二传导材料;及 以一第三传导材料过度填充该复合沟渠,其中该第 三传导材料传导性接触该第二传导材料;及 抛光该第三传导材料之一顶部,以形成该第三传导 材料之一平坦化顶部表面并形成一由该第三传导 材料所构成之传导接触,其中该第一传导金属化或 该第二传导金属化包含该传导接触。 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形成至少一 电池包含形成一第一电池,其中形成一第一电池、 形成一第一传导金属化及形成一第二传导金属化 包括: 于该接线级I中形成一曝露之绝缘层及于该绝缘层 中形成一曝露之传导板; 形成一夹层介电(ILD)层于该曝露之传导板上及该 曝露之绝缘层上; 利用移除一部分该ILD层以在该ILD层内形成一曝露 一部分该第一传导板之第一沟渠; 在该ILD层上、在该第一沟渠侧壁上及在该第一传 导板之曝露部分上均匀沉积一第一传导层,其中一 第二沟渠被形成并受限在该第一传导层之范围; 在该第一传导层上均匀沉积一电解液层,其中一第 三沟渠被形成并受限在该电解液层之范围; 在该第三沟渠中及该电解液层上沉积一第二传导 材料,其中该第二传导材料过度填充该第三沟渠; 及 抛光该第二传导材料、该电解液层及该第一传导 层以产生该ILD层、该第一传导层、该电解液层及 该第二传导材料之顶部,其中一传导接触系形成于 该平坦化顶部表面上,其中该传导接触系与该第二 传导材料作传导性接触,其中该第一传导金属化包 含该传导板,及其中该第二传导金属化包含该传导 接触,及其中一具有双延伸部之U型电池系自该第 一传导层中形成当作为该第一电极、自该电解液 层中形成当作为一电解液,及自该第二传导材料中 形成当作为该第二电极。 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方法, 其中该第一电极系选自一阳极及一阴极所组之族 群中; 其中若该第一电极系一阳极,则该第二电极系一阴 极,该第一传导层包含一阳极材料,及该第二传导 材料包含一阴极材料;及 其中若该第一电极系一阴极,则该第二电极系一阳 极,该第一传导层包含一阴极材料,及该第二传导 材料包含一阳极材料。 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方法,其中该阳极材料 系选自锂及氧化锂钒(Li8V2O5)所组之族群中,及其中 该阴极材料包含V2O5,且其中该第一电池之一电解 液包含氮化氧锂磷。 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方法, 于该接线级I中形成一曝露之绝缘层及于该介电层 中形成一曝露之传导板包括:在该曝露之第一传导 板上及在该曝露之绝缘层上形成一蚀刻停止层,及 在该蚀刻停止层上形成该ILD层;及 其中在该第一ILD层内形成一第一沟渠进一步包括 移除一部分该蚀刻停止层以曝露该部分之第一传 导板。 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形成至少一电池 包含形成一第一电池,其中形成一第一电池、形成 一第一传导金属化及形成一第二传导金属化包括: 在该接线级I中形成一曝露之绝缘层及在该介电质 中形成一曝露之第一传导层; 在该绝缘层上形成一第一传导层致使该第一传导 层系与该第一传导板作接触; 在该第一传导层上形成一电解液层,其中该电解液 层包含电解液材料;及 在该电解液层上形成一第二传导层,其中该第二传 导层包含一第二传导材料,其中该第一传导金属化 包含该第一传导板,且其中一S型电池系自该第一 传导层中形成当作为该第一电极、自该电解液层 中形成当作为一电解液,及自该第二传导材料中形 成当作为该第二电极。 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方法,其中该第一电极 系选自一阳极及一阴极所组之族群中; 其中若该第一电极系一阳极,则该第二电极系一阴 极,该第一传导层包含一阳极材料,及该第二传导 材料包含一阴极材料;及 其中若该第一电极系一阴极,则该第二电极系一阳 极,该第一传导层包含一阴极材料,及该第二传导 材料包含一阳极材料。 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之方法,其中该阳极材料 系选自锂、氧化锂钒(Li8V2O5)、AgI、银及锌所组之 族群中,且其中该阴极材料系选自V2O5、LiMn2O4、 LiCoO2、锡、铅及银所组之族群中,且其中该第一电 池之一电解液包含氮化氧锂磷。 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该第二传导层上形成一夹层介电(ILD)层; 利用移除一部分该ILD层以在该ILD层内形成一曝露 一部分该第二传导层之沟渠; 以一第三传导材料过度填充该沟渠;及 抛光该第三传导材料之顶部以产生该ILD层及该第 三传导材料之一平坦化顶部表面,其中一第二传导 板系形成于该第三传导材料之平垣化顶部表面上, 其中该第二传导板系与该第二传导层作接触,且其 中该第二传导金属化包含该第二传导板。 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形成该至少 一电池包含形成串接之许多电池。 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方法,其中该串接电池 由串接之U型电池所构成。 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方法,其中该许多电池 包含标记为电池1、2、...、M之M电池,其中M系至少2 ,其中每个电池L系与电池L+1串接且系利用一传导 内连线传导耦合至电池L+1且其中L=1、2、...、M-1。 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方法,其中该许多电池 包含标记为电池1、2、...、M之M电池,其中M系至少2 ,其中每个电池L系与电池L+1串接且系传导耦合至 电池L+1,其中没有传导内连线介于L及L+1之间,且其 中L=1、2、...、M-1。 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该至少一电 池包含并联之许多电池。 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形成一第一 传导金属化包含形成一传导接触该第一电极之第 一传导接触,其中形成一第二传导金属化包含形成 一传导接触该第二电极之第二传导接触,其中该第 一传导接触系位在该接线级I、I+1、...K内,及其中 该第二传导接触系位在该接线级I、I+1、...K内。 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6项之方法,其中K=I。 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形成一第一 传导金属化包含形成一传导接触该第一电极之第 一传导接触,其中形成一第二传导金属化包含形成 一传导接触该第二电极之第二传导接触,其中该第 一传导接触系在该接线级I、I+1、...K外,及其中该 第二传导接触系在该接线级I、I+1、…K外。 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形成该至少 一电池包含形成一第一电池,其中该第一电池之一 阳极包含一选自锂、氧化锂钒(Li8V2O5)、AgI、银及 锌所组之族群中,且其中该第一电池之一阴极包含 一选自V2O5、LiMn2O4、LiCoO2、锡、铅及银所组之族 群中,且其中该第一电池之一电解液包含氮化氧锂 磷。 4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形成该至少 一电池包含形成一U型电池。 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方法,其中该U型电池系 一具有双延伸部之U型电池。 4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形成该至少 一电池包含形成一S型电池。 4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该形成一层 电子装置之步骤包含于该积体电路之一前端线路( FEOL)期间形成该层电子装置,其中该形成N接线级之 步骤包含于该积体电路之一后端线路(BOL)整合期 间形成该N接线级,其中该形成一第一传导金属化 及一第二传导金属化之步骤包含于该积体电路之 BEOL整合制程期间形成该第一传导金属化及一第二 传导金属化,及其中该形成至少一电池之步骤包含 于该积体电路之BEOL整合期间形成该至少一电池。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根据本发明之具体实施例说明一包含一电池及 传导性金属化之积体电路之前剖面图; 图2根据本发明之具体实施例说明一包括一基板及 一在该基板内之第一传导层之第一电化学结构之 前剖面图; 图3A说明图2在该基板上沉积一蚀刻停止层及一第 一夹层介电(ILD)层并藉由在一第一ILD层及该蚀刻 停止层内形成一第二沟渠以曝光该第一传导层之 一第一部分后之图; 图3B说明以该第一ILD层之一顶部表面、该第二沟 渠之第一壁及一第二壁及该第一传导层之一表面 上之一扩散障碍薄膜来取代该蚀刻停止层之图3A; 图4说明图3A在该第二沟渠之一壁及该第一传导层 之第一部分上同步形成一电解液层而在该电解液 层内产生一第三沟渠后及在该第三沟渠填充着一 第二传导材料后之图; 图5说明图4在平坦化该第一ILD层之一顶部表面以 移除该电解液之多余电解液材料及多余第二传导 材料后之图; 图6说明图5在形成该第一ILD层之顶部表面上形成 一第二ILD及一第三ILD层及分别在该第三ILD层及该 第二ILD层内形成一内连接通孔及一接触孔; 图7说明图6在该内连线通孔及该接触孔已填充一 第三传导材料且其中多余之第三传导材料已利用 平坦化移除后之图; 图8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说明一包括一在一绝缘 层内之第一传导板之第二电化学结构之前剖面图; 图9说明图8在该绝缘层上形成一蚀刻停止层、在 该蚀刻停止层上形成一第一夹层介电(ILD)层及在 该第一ILD层及该蚀刻停止层内形成一第一沟渠以 曝光该第一传导板之一部分后之图; 图10说明图9在该第一沟渠之一第一及第二壁及部 分该第一传导板上同步形成一第一传导层而在该 第一传导层内产生一第二沟渠后之图; 图11说明图10在该第二沟渠之一第一壁、一第二壁 及一底部壁上同步形成一电解液层而在该电解液 层内产生一第三沟渠后之图; 图12说明图11在该第三沟渠已填充着一第二传导材 料后之图; 图13说明图12在对该第一ILD层之一顶部表面平坦化 已移除部分该第二传导材料、该电解液及该第一 传导材料后及自该第二传导材料剩余部分中形成 一传导性接触后之图; 图14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说明一平面电池之前 剖面图; 图15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说明二电池串接之前 剖面图; 图16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说明三电池串接之前 剖面图; 图17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说明三电池串接之前 剖面图; 图18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说明二电池并联之前 剖面图; 图19说明该电池转动90度及用于相容于该转动之电 池所重定大小之传导性金属化之图1; 图20A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说明一U型电池之一电 解液; 图20B说明一包含图20A之电解液之U型电池; 图20C说明在加入延伸部后之图20C之U型电池;及 图21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说明一S型电池。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