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移动式颗粒床装置
摘要 一种移动式颗粒床装置,包括有多数个纵列于颗粒流道中之流道校正单元,每一流道校正单元又包括一进气侧导引板、与一出气侧导引板,而此进气侧导引板与出气侧导引板之构建高度、长度与角度皆是以一预定准则决定,以避免颗粒床质因滞留现象于叶板上产生腐蚀、结块堵塞等问题。
申请公布号 TWI244937 申请公布日期 2005.12.11
申请号 TW092137109 申请日期 2003.12.26
申请人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彭镜禹;杨子岳;吴宗杰;韩忠正;李宏台
分类号 B01D53/08;B01D46/00 主分类号 B01D53/0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移动式颗粒床装置,系包括一进气叶板、一 相对于该进气叶板之出气叶板、一由该进气叶板 与该出气叶板间形成之流道、以及一于该流道中 流动之颗粒床质;该进气叶板与该出气叶板,系成 形为以产生多数个用以容纳该颗粒床质之纵列漏 斗状结构,而每一该漏斗状结构系由该进气叶板之 一进气侧挡板、一直立设于该进气侧挡板上之进 气侧垂直板、一该出气叶板之一相对应出气侧挡 板、及一直立设于该出气侧挡板上之出气侧垂直 板所构成;该移动式颗粒床装置于该流道内又设有 多数个平行于该流道之流道校正单元,每一该流道 校正单元系对应于一该漏斗状结构,且又包括一进 气侧导引板、以及一出气侧导引板; 准则1:该进气侧导引板之设计准则为 1.1 10≦in≦50; 1.2 0.7tan-1(0.52cotin)≦in≦ tan-1(0.52cotin); 1.3 1/3D≦Din;以及 1.4 in≦5; 准则2:该出气侧导引板之设计准则为 2.1 10≦out≦50; 2.2 0.7tan-1(0.52cotout)≦out≦ tan-1(0.52cotout); 2.3 1/3D≦Dout;以及 2.4 out≦5; 其中,in为该进气侧导引板与垂直该流道方向之 夹角; in为该进气侧导引板一上端点、该进气侧挡板 一上端点、及该进气侧导引板一下端点所形成之 夹角; D为该进气侧垂直板与该出气侧垂直板间之距离; Din为该进气侧导引板该上端点与该进气侧垂直板 间之距离; in为该进气侧导引板该下端点、该进气侧挡板 该上端点、及该出气侧挡板一上端点所形成之夹 角; out为该出气侧导引板与垂直该流道方向之夹角; out为该出气侧导引板一上端点、该出气侧挡板 该上端点、及该出气侧导引板一下端点所形成之 夹角; Dout为该出气侧导引板该上端点与该出气侧垂直板 间之距离;以及 out为该出气侧导引板该下端点、该出气侧挡板 该上端点、及该进气侧挡板该上端点所形成之夹 角。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移动式颗粒床装置, 其中所述该进气侧导引板之该上端点与该出气侧 导引板之该上端点系为二分离点。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移动式颗粒床装置, 其中所述该进气侧导引板之该上端点与该出气侧 导引板之该上端点系重合为一点。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移动式颗粒床装置, 其中所述该进气侧导引板之该上端点上又向该流 道中延伸有一分流板。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移动式颗粒床装置, 其中所述该分流板之长度系小于(H-Lin cosin),其 中,该H系为二连续该漏斗状结构中之该出气侧导 引板该上端间之距离,Lin则为该进气侧导引板之长 度。 6.一种移动式颗粒床装置,系包括一进气叶板、一 相对于该进气叶板之出气叶板、一由该进气叶板 与该出气叶板间形成的流道、以及一于该流道中 流动之颗粒床质;该进气叶板与该出气叶板,系成 形为以产生多数个用以容纳该颗粒床质之纵列漏 斗状结构,而每一该漏斗状结构系由该进气叶板之 一进气侧挡板及一该出气叶板之一相对应出气侧 挡板所构成;该移动式颗粒床装置于该流道内又设 有多数个平行于该流道之流道校正单元,每一该流 道校正单元系对应于一该漏斗状结构,且又包括一 进气侧导引板、以及一出气侧导引板; 准则1:该进气侧导引板之设计准则为 1.1 10≦in≦50; 1.2 0.7tan-1(0.52cotin)≦in≦ tan-1(0.52cotin); 1.3 1/3D≦Din;以及 1.4 in≦5; 准则2:该出气侧导引板之设计准则为 2.1 10≦out≦50; 2.2 0.7tan-1(0.52cotout)≦out≦ tan-1(0.52cotout); 2.3 1/3D≦Dout;以及 2.4 out≦5; 其中,in为该进气侧导引板与垂直该流道方向之 夹角; in为该进气侧导引板一上端点、该进气侧挡板 一基准点(定义为进气侧床质自然堆积边界线与该 进气侧挡板之接触点)、及该进气侧导引板一下端 点所形成之夹角; D为该进气侧挡板基准点与一出气侧挡板基准点( 定义为出气侧床质自然堆积边界线与该出气侧挡 板之接触点)间之距离; Din为该进气侧导引板该上端点与通通该进气侧挡 板基准点并平行该漏斗状结构中心线之虚拟线间 之距离; in为该进气侧导引板该下端点、该进气侧挡板 基准点、及该出气侧挡板一基准点(定义为出气侧 床质自然堆积边界线与该出气侧挡板之接触点)所 形成之夹角; out为该出气侧导引板与垂直该流道方向之夹角; out为该出气侧导引板一上端点、该出气侧挡板 基准点、及该出气侧导引板一下端点所形成之夹 角; Dout为该出气侧导引板该上端点与通过该出气侧挡 板基准点并平行该漏斗状结构中心线之虚拟线间 之距离;以及 out为该出气侧导引板该下端点、该出气侧挡板 基准点、及该进气侧挡板基准点所形成之夹角。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移动式颗粒床装置, 其中所述该进气侧导引板之该上端点与该出气侧 导引板之该上端点系为二分离点。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移动式颗粒床装置, 其中所述该进气侧导引板之该上端点与该出气侧 导引板之该上端点系重合为一点。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移动式颗粒床装置, 其中所述该进气侧导引板之该上端点上又向该流 道中延伸有一分流板。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移动式颗粒床装置 ,其中所述该分流板之长度系小于(H-Lin cosin),其 中,该H系为二连续该漏斗状结构中之该出气侧导 引板该上端间之距离,Lin则为该进气侧导引板之长 度。 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系为一传统移动式颗粒床之剖面示意图; 第二图系为另一传统移动式颗粒床之剖面示意图; 其中,漏斗状结构中系加设有屋状分流板; 第三图系为本发明移动式颗粒床装置第一实施例 二连续两漏斗状结构剖面之示意图; 第四图系为本发明移动式颗粒床装置第二实施例 二连续两漏斗状结构剖面之示意图; 第五图系为本发明移动式颗粒床装置第三实施例 二连续两漏斗状结构剖面之示意图; 第六图系为本发明移动式颗粒床装置第四实施例 二连续两漏斗状结构剖面之示意图; 第七图系为本发明移动式颗粒床装置第五实施例 二连续两漏斗状结构剖面之示意图; 第八图系为本发明移动式颗粒床装置第六实施例 二连续两漏斗状结构剖面之示意图; 第九图系为本发明移动式颗粒床装置第七实施例 二连续两漏斗状结构剖面之示意图;以及 第十图系为本发明移动式颗粒床装置第八实施例 二连续两漏斗状结构剖面之示意图。
地址 新竹县竹东镇中兴路4段195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