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透镜筒的凸轮机构
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透镜筒的凸轮机构,包含第一及第二环构件;在前述第一及第二环构件其中之一上形成类似之凸轮曲线的凸轮沟;以及形成于其中另一环构件上的凸轮从动件。两个沟/从动件群组配置于圆周方向的不同位置处。前述两个沟/从动件群组其中一群组的凸轮沟分别与前述两个沟/从动件群组中另一群组的凸轮沟相交。满足于下列其中一项:(a)在光学轴线上,前述两个沟/从动件群组其中一群组的前及后沟/从动件组间的距离系不同于前述两个沟/从动件群组其中另一群组的前及后沟/从动件组间的距离,以及(b)在圆周方向上,前述两个沟/从动件群组的两个前沟/从动件组间的距离系不同于前述两个沟/从动件群组的后沟/从动件组间的距离。
申请公布号 TWI234672 申请公布日期 2005.06.21
申请号 TW093102282 申请日期 2004.02.02
申请人 宾得士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野村博;山崎伊广;奥田功
分类号 G02B7/04;G02B7/10 主分类号 G02B7/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传岳 台北市大安区仁爱路3段136号15楼
主权项 1.一种透镜筒的凸轮机构,包含: 第一环构件,受驱动以绕一光学轴线转动; 第二环构件,其支撑一光学元件,且沿着前述光学 轴线受引导而无转动; 具有相同之凸轮曲线的复数个凸轮沟,其系形成于 前述第一环构件与第二环构件二者其中之一上;及 复数个凸轮从动件,其系分别形成于前述第一环构 件与第二环构件二者其中另一个之上,以啮合于前 述复数个凸轮沟中; 其中至少有两个沟/从动件群组系配置于圆周方向 上不同之位置,每一沟/从动件群组包含配置于前 述光学轴线方向上不同位置处的前沟/从动件组与 后沟/从动件组,前述前沟/从动件组与后沟/从动件 组皆包含前述复数个凸轮沟中之一凸轮沟,以及前 述复数个凸轮从动件中之一相关凸轮从动件; 其中前述两个沟/从动件群组其中一群组的凸轮沟 分别与前述两个沟/从动件群组中另一群组的前述 凸轮沟相交,且 其中至少满足以下(a)与(b)二条件中之其中一条件: (a)前述两个沟/从动件群组其中一群组的前述前沟 /从动件组与前述后沟/从动件组间在前述光学轴 线方向上的距离,系不同于前述两个沟/从动件群 组中另一群组的前沟/从动件组与后沟/从动件组 间在前述光学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及 (b)前述两个沟/从动件群组中之两个前沟/从动件 组间在前述圆周方向上的距离,系不同于前述两个 沟/从动件群组中之后沟/从动件组间在前述圆周 方向上的距离。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凸轮机构,其中前述至少 两个沟/从动件群组包含至少三个沟/从动件群组, 其系沿着前述圆周方向以间隔配置,且 其中前述三个沟/从动件群组其中一群组之凸轮沟 与前述三个沟/从动件群组中其他群组的所有凸轮 沟相交。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凸轮机构,其中至少满足 以下(c)与(d)二条件中之其中一条件: (c)前述三个沟/从动件群组中之前沟/从动件组系 沿着前述圆周方向以不规则间隔配置,及 (d)前述三个沟/从动件群组中之后沟/从动件组系 沿着前述圆周方向以不规则间隔配置。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凸轮机构,其中前述三个 沟/从动件群组其中一群组的前沟/从动件组与后 沟/从动件组间在前述光学轴线方向上的距离,系 不同于前述三个沟/从动件群组中另一群组的前沟 /从动件组与后沟/从动件组间在前述光学轴线方 向上的距离。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凸轮机构,其中前述三个 沟/从动件群组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前沟/从动件组 之凸轮沟与后沟/从动件组之凸轮沟的宽度或深度 二者的至少其中之一为不同。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凸轮机构,其中前述三个 沟/从动件群组其中一群组的前沟/从动件组之凸 轮沟与后沟/从动件组之凸轮沟间的宽度关系为不 同于前述三个沟/从动件群组中另一群组的前沟/ 从动件组之凸轮沟与后沟/从动件组之凸轮沟间的 宽度关系。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凸轮机构,其中在圆周方 向上相邻的前述复数个凸轮沟中的两个凸轮沟在 宽度或深度二者至少其中之一上系不相同。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凸轮机构,其中前述前沟 /从动件组之数量与前述后沟/从动件组之数量的 总和为六。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凸轮机构,其中前述光学 元件包含配置于前述透镜筒中的透镜系统之至少 一透镜群组。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凸轮机构,其中前述透 镜系统包含伸缩透镜光学系统。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凸轮机构,其中前述第 一环构件系安装于前述第二环构件上,以与前述第 二环构件配置于同轴位置。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凸轮机构,其中前述复 数个凸轮沟系形成于前述第一环构件的内侧圆周 表面上,且前述复数个凸轮从动件系形成于前述第 二环构件的外侧圆周表面上。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凸轮机构,其中前述第 一环构件包含另一组复数个凸轮沟形成于前述第 一环构件的外侧圆周表面上。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凸轮机构,其中前述第 一环构件包含齿轮,其系形成于前述第一环构件之 外侧圆周表面的后端附近,以与驱动小齿轮啮合。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凸轮机构,其中前述齿 轮之齿在形成于前述第一环构件之外侧圆周表面 上的公螺旋体之螺纹上形成。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凸轮机构,其中前述透 镜筒包含固定筒,在前述固定筒的内侧圆周表面上 形成有母螺旋体,及 其中前述第一环构件之公螺旋体系与前述固定筒 之母螺旋体啮合。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凸轮机构,其中前述第 一环构件于受驱动旋转时,系一面转动一面沿着前 述光学轴线移动。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显示配置于依据本发明的伸缩透镜筒之具体实 施例中的伸缩透镜系统之伸缩透镜群组参考移动 路径; 图2为前述伸缩透镜群组与其透镜支撑框的轴向断 面分解立体图; 图3为依据本发明之伸缩透镜筒的具体实施例的纵 向断面图,显示在收缩状态时前述伸缩透镜筒自光 学轴线以上的半部; 图4为类似图3之图,其中显示在广角极限时前述伸 缩透镜筒自光学轴线以上的半部; 图5为类似图3之图,其中显示在望远极限时前述伸 缩透镜筒自光学轴线以下的半部; 图6显示沿着图3之VI-VI线的断面图; 图7显示沿着图3之VII-VII线的断面图; 图8显示图3中所示之伸缩透镜筒之部份分解立体 图; 图9显示图3中所示之伸缩透镜筒之部份分解立体 图; 图10为图3中所示之伸缩透镜筒之部份分解立体图, 显示第一透镜群组移动环及周边元件; 图11为图3中所示之伸缩透镜筒之部份分解立体图, 显示第三透镜群组移动环及周边元件; 图12为图3中所示之伸缩透镜筒之部份分解立体图, 显示第二透镜群组移动环及周边元件; 图13为图3中所示之伸缩透镜筒之部份分解立体图, 显示前述第二透镜群组移动环之一部份及周边元 件; 图14为图3中所示之伸缩透镜筒之部份分解立体图, 由后端显示固定筒、前述固定筒所支撑的脉冲马 达及周边元件; 图15为图3中所示之伸缩透镜筒之部份分解立体图, 显示前述固定筒、第四透镜群组及周边元件; 图16为凸轮/螺旋环之展开图,显示用以移动前述第 一透镜群组的凸轮/螺旋环之第一凸轮沟,以及用 以移动外部环的凸轮/螺旋环之第三凸轮沟; 图17为前述第一透镜群组移动环、第二透镜群组 移动环及第三透镜群组移动环的展开图,显示此三 个移动环之间的线性引导机械连结; 图18显示图17中所示之展开图的部份放大图; 图19为凸轮/螺旋环之展开图,显示用以移动前述第 二透镜群组的凸轮/螺旋环之第二凸轮沟之轮廓, 以及前述第二透镜群组移动环之相关凸轮从动件, 显示一伸缩透镜筒的凸轮机构的具体实施例; 图20A为前述凸轮/螺旋环之第二凸轮沟以及相关第 二透镜群组移动环之凸轮从动件的展开图,显示前 述凸轮机构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其中有两个沟/从 动件群组配置于前述凸轮/螺旋环之圆周方向的不 同位置处; 图20B为类似于图20A的图,显示图20A中不同状态下之 凸轮机构的具体实施例; 图21A为前述凸轮/螺旋环之第二凸轮沟以及相关第 二透镜群组移动环之凸轮从动件的展开图,显示前 述凸轮机构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其中有两个沟/从 动件群组配置于前述凸轮/螺旋环之圆周方向的不 同位置处; 图21B为类似于图21A的图,显示图21A中不同状态下之 凸轮机构的具体实施例; 图22为前述凸轮/螺旋环之第二凸轮沟以及相关第 二透镜群组移动环之凸轮从动件的展开图,显示前 述凸轮机构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其中有两个沟/从 动件群组配置于前述凸轮/螺旋环之圆周方向的不 同位置处; 图23为类似于图22之图,显示前述凸轮机构的另一 具体实施例,其中有三个沟/从动件群组配置于前 述凸轮/螺旋环圆周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 图24为类似于图22之图,显示前述凸轮机构的另一 具体实施例,其中有三个沟/从动件群组配置于前 述凸轮/螺旋环圆周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 图25A为凸轮沟及相关凸轮从动件的展开图,显示对 凸轮从动件之配置及前述凸轮机构相关凸轮从动 件的比较性实例,以与本发明之凸轮机构作比较; 及 图25B为类似于图25A的图,显示图25A中不同状态下之 比较实例。
地址 日本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