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光纤连接器用转接器
摘要 一种用于连结分别具有一套圈(201)之第一与第二光纤连接器(200)的转接器(100),其包括第一及第二构件(10、80)、以及一套筒(90)。第一与第二构件(10、80)系藉可拆卸式互相连结。第二构件(80)系固持着套筒(90)。当连接着第一光纤连接器(200)之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80)相连结时,为了防止套筒(90)之一末端(90a)与第一光纤连接器(200)之套圈(201)末端表面不良地接触,第一构件(10)形成有第一及第二定位孔(27、44;28、45),且同时第二构件(80)设有第一及第二定位杆(60、70)。第一及第二定位杆(60、70)系突出超越套筒(90)之末端。当第一与第二构件(10、80)互相连结时,第一与第二定位杆(60、70)将分别插入第一与第二定位孔(27、44;28、45)中,且第一光纤连接器(200)之套圈(201)将适当地插入套筒(90)内。
申请公布号 TWI231388 申请公布日期 2005.04.21
申请号 TW092136969 申请日期 2003.12.26
申请人 航空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小野川明浩;广木康孝;是枝雄一;小林弘忠
分类号 G02B6/38 主分类号 G02B6/3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何金涂 台北市大安区敦化南路2段77号8楼
主权项 1.一种光纤连接器用转接器(100),用于连结分别具有一套圈(201)之第一与第二光纤连接器(200),该转接器(100)包括:一第一构件(10),沿着一第一方向具有一第一及一第二末端(21、43),其中该第一末端(21)形成有用于接收该第一光纤连接器(200)的一第一开口(54a),该第二末端(43)形成有一第二开口(41a),该第二开口(41a)与第一开口(54a)系在该第一方向上连通,该第一构件(10)形成有一第一及一第二定位孔(27、44;28、45),该第一及第二定位孔(27、44;28、45)系自该第二末端(43)起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一套筒(90),具有一第一及一第二开放末端(90a),分别用于接收该第一与第二光纤连接器(200)之套圈(201),使得该等套圈得互相邻接;及一第二构件(80),用于接收该第二光纤连接器,其中该第二构件(80)系固持着该套筒(90),该套筒(90)系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构件(80)系以可拆卸式连结至该第一构件(10),且同时该第一与第二方向系互相对正,该第二构件(80)设有一第一及一第二定位杆(60、70),该第一及第二定位杆(60、70)系沿着该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着该第二方向突出超越该套筒(90)之第一开放末端(90a),以及当该第一与第二构件(10、80)互相连结时,该第一与第二定位杆(60、70)将分别插入该第一与第二定位孔(27、44;28、45)中。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转接器(100),其中:该第二构件(80)形成有沿着该第二方向突出的一凸起部(82);该凸起部(82)系局部地覆盖该套筒(90),使得该套筒(90)之该第一开放末端(90a)定位于该凸起部(82)内;及该第一及第二定位杆(60、70)系沿着该第二方向延伸超越该凸起部(8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转接器(100),其中在该第一光纤连接器(200)配合至该第一构件(10)之一配合状态下,自该第一构件(10)第二末端(43)至该第一光纤连接器(200)之套圈(201)一末端的一长度系定义为一第一长度;该第一长度系小于该第一及第二定位杆(60、70)末端部(62、72)与套筒(90)第一开放末端(90a)之间的差异。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转接器(100),其中该第一长度亦小于该第一及第二定位杆(60、70)末端部(62、72)与凸起部(82)一相关连末端(82a)之间的差异。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转接器(100),其中该第一与第二定位孔(27、44;28、45)系延伸至该第一构件(10、80)之第一末端。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转接器(100),其中当该第一与第二构件(10、80)互相连结时,该第一及第二定位杆(60、70)之末端部(62、72)将收容于该第一构件(10)内,且不致自该第一构件(10)之第一末端(21)突出。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转接器(100),其中该第一及第二定位杆(60、70)之末端部(62、72)系呈楔型。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转接器(100),其中该第二开口(41a)系沿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之一方向、定位于该第一与第二定位孔(27、44;28、45)之间。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转接器(100),其中该第一与第二定位孔(27、44;28、45)具有互不相同之直径,且该第一与第二定位杆(60、70)分别具有相对应于该第一与第二定位孔(27、44;28、45)之直径。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转接器(100),其中该第一构件(10)设有复数个横向凸起件(53),而该第二构件(80)则设有复数个钩部(92a),当该第一与第二构件(10、80)互相连结时,该等钩部将与各别之横向凸起件(53)啮合。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转接器(100),其中该第一构件(10)设有两贯穿孔(25、46;26、47),该等贯穿孔(25、46;26、47)系沿该第一方向延伸,且用于当该第一构件(10)藉由复数个螺钉而固定至一板件时,接收该等螺钉。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转接器(100),其中该等贯穿孔(25、46;26、47)系与复数个收容部(48、50)整合地形成,以收容该等螺钉头。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转接器(100),其中:该第一构件(10)包括互相分离的一第一与一第二部件(20、40),该第一部件(20)具有构成为该第一构件(10)第一末端(21)的一末端;该第一部件(20)之末端(21)形成有一孔口(24);该第二部件(40)包括一基底区段(41)及一圆筒状凸起区段(54);该基底区段(41)具有另一末端,其构成为该第一构件(10)之第二末端(43)且形成有该第二开口(41a);该圆筒状凸起区段(54)系自该基底区段(41)突出且由该第一部件(20)之孔口(24)围绕;该圆筒状凸起区段(54)定义出该第一构件(10)之一开口(54a)且能够接收该第一光纤连接器(200);及该第二开口(41a)系与该圆筒状凸起区段(54)之一内侧通道。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系显示依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之一转接器的爆炸透视图;第2图系显示沿着线II-II截取之第1图中转接器的剖视图;第3图系显示沿着线III-III截取之第1图中转接器的剖视图;第4图系显示沿着线IV-IV截取之第1图中转接器的爆炸剖视图;第5图系显示沿着线V-V截取之第1图中转接器的剖视图;第6图系显示由相对于第1图者之一视线观看,包含于第1图之转接器中的一第一构件之一第一部件透视图;第7图系显示由相同于第6图者之视线观看,包含于第1图之转接器中的第一构件之一第二部件透视图;第8图系显示包含于第1图之转接器中的一第二构件侧视图;第9图系显示第1图中之第二构件的侧视图,其中已省略该第二构件之一操作装置;第10图系显示沿着线X-X截取之第1图中转接器的爆炸、局部剖面侧视图;第11图系显示沿着线XI-XI截取之第1图中转接器的爆炸、局部剖面侧视图;第12图系显示沿着线XII-XII截取之第1图中转接器的另一爆炸、局部剖面侧视图;及第13图系显示沿着线XIII-XIII截取之第1图中转接器的另一爆炸、局部剖面侧视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