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肥大化乳胶之制造方法
摘要 用凝集作用使乳胶肥大化以制造粒子直径较大之肥大化乳胶之方法中,(1)在乳胶中存在(a)阴离子界面活性剂、及(b)由阳离子界面活性剂及两性界面活性剂群中选取至少一种界面活性剂,(2)在此等界面活性剂存在下对乳胶添加由(i)无机酸、(ii)有机酸、(iii)在水中产生酸的物质、(iv)二种以上互相反应而产生酸的物质之组合、及(v)照射活性光线而产生酸的物质等所组成群中选取至少一种作为凝集肥大化剂,(3)并将因凝集肥大化剂生成之酸作用于乳胶,使乳胶粒子直径肥大化为特征之肥大化乳胶制造方法,由该制造方法所制得之肥大化乳胶,对该肥大化乳胶聚合一种聚合性单体而成之接枝共聚物,及含有该接枝共聚物与热塑性树脂之树脂组成物。
申请公布号 TWI228133 申请公布日期 2005.02.21
申请号 TW089126416 申请日期 2000.12.12
申请人 罗门哈斯公司 发明人 部宏
分类号 C08J3/02;C08K5/00 主分类号 C08J3/0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125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肥大化乳胶之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此制造 方法系使乳胶凝集而肥大化,其包括: (1)使乳胶中存在用于乳化聚合之: (a)阴离子界面活性剂,其包括羧酸盐型阴离子界面 活性剂、及 (b)由阳离子界面活性剂及两性界面活性剂所组成 群中选取至少一种界面活性剂;其量相对于每100克 分子量(a)为0.01至100克分子量,且界面活性剂(a)与(b )合计量为0.1-5重量部,相对于100重量部乳胶中之( 共)聚合物成分或形成该(共)聚合物之单体; (2)在此等界面活性剂存在下对乳胶添加由下列各 群中选取至少一种做为凝集肥大化剂: (i)无机酸 (ii)有机酸 (iii)在水中生成酸之物质 (iv)二种以上互相反应而产生酸的物质之组合 (v)由照射活性光线而产生酸之物质;并 (3)因上列凝集肥大化剂产生之酸之作用使乳胶粒 子直径肥大化。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之乳胶为 二烯系单体之(共)聚合乳胶、乙烯系单体之(共)聚 合乳胶、或二烯系单体与乙烯系单体之共聚合乳 胶。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之阳离子 界面活性剂为具有至少一烷基之第四铵盐或具有 至少一烷基之第1~3级胺盐。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之两性界 面活性剂为甜菜硷类、含甜菜硷类之羧酸型两性 界面活性剂、硫酸酯型两性界面活性剂、或磺酸 型两性界面活性剂。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制造方法,于其步骤(2),( iv)二种以上互相反应而产生酸的物质之组合为二 种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酸之物质之组合。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制造方法,其中二种进行 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酸之物质之组合为过氧化氢 与次硫酸盐.甲醛之组合。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制造方法,于其步骤(3), 乳胶不进行搅拌而以布朗凝集使乳胶肥大化。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制造方法,以凝集肥大化 制得体积平均粒子直径150nm以上之肥大化乳胶。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制得之肥 大化乳胶之粒子直径分布为以体积平均粒子直径( Dv)与数量平均粒子直径(Dn)之比(Dv/Dn)表示时为1.2-1 .8。 10.一种依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至第9项中任一项 之制造方法制得之肥大化乳胶。 11.一种于肥大化乳胶存在下聚合聚合性单体而制 造接枝共聚物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肥大化乳胶 系以下列程序获得: (1)使乳胶中存在用于乳化聚合之: (a)阴离子界面活性剂,其包括羧酸盐型阴离子界面 活性剂、及 (b)由阳离子界面活性剂及两性界面活性剂所组成 群中选取至少一种界面活性剂;其量相对于每100克 分子量(a)为0.01至100克分子量,且界面活性剂(a)与(b )合计量为0.1-5重量部,相对于100重量部乳胶中之( 共)聚合物成分或形成该(共)聚合物之单体; (2)在此等界面活性剂存在下对乳胶添加由下列各 群中选取至少一种做为凝集肥大化剂: (i)无机酸 (ii)有机酸 (iii)可在水中生成酸之物质 (iv)二种以上互相反应而产生酸的物质之组合 (v)由照射活性光线而产生酸之物质;并 (3)因上列凝集肥大化剂产生之酸之作用使乳胶粒 子直径肥大化。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方法,其中之聚合性单 体为乙烯系单体。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方法,其中对肥大化乳 胶之固体成分5-95重量%聚合之乙烯系单体为95-5重 量%。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方法,其中制得之接枝 共聚物之粒子直径分布为以体积平均粒子直径(Dv) 与数量平均粒子直径(Dn)之比(Dv/Dn)表示时为1.2-1.8 。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方法,其中肥大化乳胶 粒子与所制成接枝共聚物两者折射率之差为0.02以 下。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方法,其中制得之接枝 共聚物之体积平均粒子直径为150nm以上。 17.一种依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至第16项中任一项 之方法制得之接枝共聚物。 18.一种含有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接枝共聚物 与热塑性树脂之树脂组成物。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树脂组成物,含有该接 枝共聚物0.1-99.9重量%与热塑性树脂99.9-0.1重量%。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树脂组成物,其中该热 塑性树脂为聚苯乙烯、高冲击性聚苯乙烯、丙烯 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树脂、氯化乙 烯树脂、氯化氯化乙烯树脂、丙烯-苯乙烯树脂 、丙烯-丁二烯-苯乙烯树脂、或其混合物。 21.一种接枝共聚物,含有阴离子界面活性剂与由阳 离子界面活性剂及两性界面活性剂所组成群中选 取至少一种界面活性剂,且体积平均粒子直径(Dv) 与数量平均粒子直径之比(Dv/Dn)为1.2-1.8。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接枝共聚物,其体积平 均粒子直径(Dv)为150nm以上。 23.一种含有如专利范围第21项之接枝共聚物与热 可塑性树脂之树脂组成物。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