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用芦苇恢复退化河岸的工程化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芦苇恢复退化河岸的工程化方法,属于对退化河岸生态系统进行芦苇群落恢复的工程化方法。通过芦苇采集、芦苇发芽、芦苇成苗等步骤、将培育的芦苇成苗运到将要恢复重建的河岸施工区,进行移植;根据河道级别,移植芦苇群落时采取不同的工程化方法。在保证能够达到防止河岸崩塌及侵蚀的同时,在河岸工程设计中纳入生态学原理,创造出动植物及微生物能够生存的多孔隙河岸工程生态结构,促使河岸植物连续生长。可以减少对芦苇原生地的破坏,并且能够快速、大量繁殖芦苇幼苗,快速恢复受损河岸的芦苇群落及其生态环境。
申请公布号 CN1559708A 申请公布日期 2005.01.05
申请号 CN200410010692.4 申请日期 2004.02.19
申请人 杨海军 发明人 杨海军
分类号 B09C1/10;//B09C101∶00 主分类号 B09C1/10
代理机构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魏征骥
主权项 1、一种用芦苇恢复退化河岸的工程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芦苇采集:芦苇采自芦苇群落自然生长地;在采集地选择长势良好的芦苇齐地面剪下,并将芦苇叶剪掉,然后分选细杆:直径为2~3毫米、粗杆:直径为3~5毫米,并分别将粗细芦苇杆剪断成30厘米长;二、芦苇发芽:捆状条件下进行发芽;将10支细芦苇杆捆成1束或5支粗芦苇杆捆成1束,分别放入水池中浸泡15天;其间每3~5天换水一次,使芦苇杆发芽培育芦苇幼苗;三、芦苇成苗剪取芦苇杆上新萌生的芦苇幼苗,将其栽植到便于运输的盛有泥炭土的长方形塑料盒或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六边形植物模块中培育55~65天,长方形塑料盒的长35~40厘米、宽25~30厘米、高10~12厘米;六边形植物模块边长10~15厘米、高10~12厘米,每日浇水一次,使土壤接近自然芦苇群落生长的水分条件状态,使其成为高为60~80厘米的芦苇成苗;四、将培育的芦苇成苗运到将要恢复重建的河岸施工区,进行移植;根据河道级别,移植芦苇群落时采取不同的工程化方法,具体如下:当河床材料粒径大于20厘米、河床比降为1/60~1/50时,采取连接型混凝土板块体护岸法,在连接混凝土块体间缝隙内扦插芦苇苗;当河床材料粒径在2~20厘米、河床比降为1/100~1/400时,或当河床材料粒径在1~3厘米、河床比降为1/400~1/2000时,采取连接型混凝土板块体护岸法,在连接混凝土块体间缝隙内扦插芦苇苗;或采取石笼护岸法,在石笼内扦插芦苇苗或直接放置芦苇植物模块;或采取抛石护岸法,在石头间缝隙内扦插芦苇苗或直接放置芦苇植物模块;当河床材料粒径在0.3~1厘米、河床比降为1/700~1/5000时,或当河床材料粒径小于0.3厘米、河床比降为1/5000~水平时,采取石笼护岸法,在石笼内扦插芦苇苗或直接放置芦苇植物模块;或采取抛石护岸法,在石头间缝隙内扦插芦苇苗或直接放置芦苇植物模块;或采取干砌块石护岸法,在石头间缝隙内扦插芦苇苗或放置芦苇植物模块;或采取铺垫植物纤维网护岸法,在网眼内扦插芦苇苗。
地址 130024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